蔡詩萍》你可以更快樂的!——推薦《更快樂》

蔡詩萍》你可以更快樂的!——推薦《更快樂》

【愛傳媒蔡詩萍專欄】新春假期很長,回老家,陪爸媽,跟老弟喝酒聊天,不亦快哉!

當然,閒不下來不讀書。

未接任公職前,就答應天下雜誌的編輯羿珊,要推薦一本新書《更快樂》。

但規劃趕不上變化,最後只得掛名推薦而已。

新書到手後,年假中再仔細讀,實在有點心得,遂利用空檔寫下來了。

我不是一個相信什麼快樂可以學習的人。

這方面,我確實很鐵齒,我對所謂心靈勵志的暢銷書,多半是一笑置之。

但這本書,倒是一開頭,便針對類似我這樣的人,給了很不錯的誘因:快樂不是保證有效的五個步驟,三個秘訣,四個妙招……云云。

快樂,是接受負面情緒,順其自然。

人生沒有本質上的「你快樂嗎?」而是,操作意義上,「你怎麼做才活得更快樂?」

這觀點,我就能接受了。

追求快樂是持續的過程,沒有定點。我們現在活得有沒有比五年前快樂?

五年後我們能活得比現在快樂嗎?

「活得更快樂」可以成爲,不管何時,我們都列爲此生努力之目標。

於是,追求快樂,思索快樂,便該成爲生活的習慣,哪些習慣讓你快樂?

於我,讀書,寫作,跑馬,陪家人,跟好友喝威士忌,都讓我有快樂的感覺。

那工作呢?很顯然,這是讓一個人快樂與否的關鍵。

我們絕大多數,都是需要工作的人。工作當然是養活自己,照顧家人的必要,但,工作若不能讓你有意義感,那這工作就很難使你開心快樂。

作者哈佛博士塔爾•班夏哈,並沒唱高調。

他深知很多人,都在做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可能是爲了養家活口,可能是割捨不下金錢收入,可能是還沒找到自己的興趣,可能是爲了他人的期待,等等。

但,我們確實可以沒勇氣改造職場或另覓新職,然而,金錢與快樂「不一定互相排斥」,端看你有沒有超越金錢之外的工作熱誠,有沒有在工作中注入情感的驅動力。

作者給的建議很好,你可以在工作中找出樂趣,不是那種純金錢收入的樂趣,而是,例如,你從事金融商品業務但你也可以趁空到社區,到學校,教導中低收入者,年輕孩子,怎麼學習理財、投資等。

你也可以,在工作之外,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漸漸的,說不定就找到了未來可以轉業的新領域。

總而言之,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份志業」而非「一份差事」,你就可能比較快樂。

工作如此,婚姻,家庭,何嘗不是如此呢?

這本《更快樂》,有意思之處,是作者駁斥了一般暢銷書觀點的「從此過着幸福快樂的日子式」的終極論,而強調了,快樂是無止盡的人生目標,真正的快樂,不是「完成目標」而是「擁有目標」。

這道理也不深。比方說愛情,婚姻,與家庭吧。

王子公主跨過愛情的重重考驗後,結婚了,但到此爲止嗎?

婚姻的維繫,家庭的建立,親子的關係,彼此的自我實踐,一步步的,每段目標的意義都不在完成目標,而在持續的發現自我,完成自我,這纔是快樂的意義。

「經營婚姻比找對伴侶更重要」,想想,難道不是嗎?你娶到了林志玲,妳嫁給了金城武,這是找對伴侶;但你能不能在婚姻中實踐自我,白頭偕老,幸福快樂?這是婚姻經營,兩者很不一樣的學問啊!

你快樂嗎?真的不容易。

我們都要有工作,有家庭的議題,人生的困惑。但最終,你會明白,快樂不是金錢的多寡,不是名利的虛幻,而是你自己心知肚明的「意義感」、「存在感」。

春節裡,細讀這本有趣的書,也算對當初約我推薦的羿珊做了交待,但更有意義的,是我自己亦趁便思索了關於快樂與否的議題。

在寒冷的冬日裡。在高齡爸媽溫暖的老家裡。

這是快樂,這是幸福啊!

作者爲知名作家、臺北市文化局長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