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市場風險偏好走低: 另類固收、“被動產品”、組合配置或爲破局之道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林秋彤 北京報道

自資管新規發佈和實施以來,監管層對各類財富管理機構提出了相同的監管要求,對各類資管產品制定了統一的規範和標準。財富管理行業,如銀行理財、券商資管、信託等,開始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發佈的《中國財富管理行業趨勢報告(2024上)》顯示,2024年上半年,財富管理行業各類機構的特徵和發展趨勢呈現出較大的差異。銀行在財富管理行業的規模佔據主導地位,多家頭部銀行持續引領行業發展;券商在 2024 年上半年財富管理規模有所收縮,但將迅速恢復到長期擴張的狀態;公募基金公司規模出現階段性回落,需要加大對高淨值客戶的挖掘、提升直銷渠道客戶福利、推出更多創新型產品。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財富管理行業出現了哪些趨勢性變化?這些變化給各類財富管理機構帶來了什麼影響?各類財富管理機構又應該如何應對這種變化?

11月9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第十九屆21世紀金融年會在北京舉行。在“探尋財富管理新趨勢”分論壇中,中金環球家族辦公室執行總經理吳政、華夏理財產品營銷部總經理楊牧和中信信託證券投資部總經理趙晞出席圓桌會議,就財富管理的新趨勢、新情況、新應對展開討論。

市場風險偏好走低帶來投資壓力

三位嘉賓來自不同類型的資管機構,均提到了財富管理市場普遍出現的“低風險偏好”趨勢。

“過去兩年的客戶風險偏好變化是非常明顯的,這也反映到產品的選擇當中,比如一些類存款或者低波動產品很受青睞,且這類產品的市場規模增長非常快。今年整個大的基調沒有太大變化,大家對於理財的需求,更多還是圍繞在低波動這一塊”,楊牧表示。

趙晞指出,客戶市場風險偏好的降低或與近來房地產市場收縮有關,“過去,居民投資股票基金,如果發生虧損就不太會贖回。在七八月份的時候,很多三年封閉期到期的權益基金,到期之後發生了大比例的贖回,整個居民資產負債表出現了一個大的收縮,背後的原因可能還是在房地產市場上。也就是說,房地產這種資產負債收縮,使得居民對整個資產的風險厭惡在大幅度提升。”

吳政解釋,客戶的風險偏好除了可能與資產狀況正相關、與年齡負相關之外,也與宏觀經濟及政策、金融市場環境緊密相關,“客戶的風險偏好往往也是市場變化和實際收益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上,就存在一定的滯後性。比如,一些在過去幾年配置中,實際收益和心理預期落差比較大的客戶,就會出現低風險偏好的趨勢;反之亦然。理解並尊重這個邏輯,其實很重要”,他表示。

不過,在一攬子增量政策帶動股市和債市上行後,楊牧也指出有兩個變化,一是在今年的債牛大環境中,客戶開始能接受一些更長期限、含非標資產的產品,這也反映了客戶風險偏好的提升;二是一些渠道開始關注和佈局含權類產品。

總體來看,客戶的風險偏好走低,這種變化也給財富管理市場和機構傳導了壓力。一方面,在低利率的大環境中,財富管理市場面臨較大的再投資和新投資壓力。楊牧表示:“對資管機構而言,不管是資產到期進行再投資,還是新的資金進入這個行業,面臨的配置壓力和收益壓力都比較大”。

另一方面,客戶對理財產品的穩定收益要求不會隨市場而發生顯著變化,仍然預期着低波動和絕對收益。如何控制淨值的波動?如何降低產品的回撤?這也是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尋求財富管理破局之道

對信託公司而言,趙晞指出,信託公司在財富管理方面滿足客戶低風險的需求,低波動產品可能是一個突破口,但是產品規模和客戶的認可度需要逐步積累。隨着債券的收益率逐步降低,另類固收來源可能慢慢會成爲居民財富管理的新選擇。

不同於信託,銀行理財在固定收益資產方面較有優勢,但對銀行理財子和銀行理財產品來說,在利率走低、債券市場波動加大,權益市場開始起勢的環境中怎樣滿足客戶配置需要,這是銀行理財不得不面對的變化和問題。

楊牧認爲,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從“被動”突破。他表示,基於理財公司自身的資源稟賦及客戶需求,權益被動產品是個比較好的切入點。在近期權益市場走強過程當中,這種被動化,如公募基金的ETF產品,是居民、機構主要選擇的工具,被動趨勢也是大勢所趨。

“對於理財行業而言,產品管理模式總體是主動投資模式,被動投資是比較少的。在新的經濟週期當中,被動型權益產品可能是理財子公司在當下大環境中進行破局的重要方式”,楊牧表示。

吳政認爲,總體來講還是要組合配置。在不同的時期,可能各有側重點,比如某個時間點會以固收穩健打底,可以設計一些收益憑證、保本結構,“現在股市有起色,也不會讓客戶所有資產全部或者大比例配置到權益產品中,在結合客戶真實風險偏好的同時,也會考慮商品期貨和量化中性等資產和策略的配置”,他指出。

整體來看,未來的財富管理、理財行業發展都應圍繞在低波動產品打底基礎上進行組合配置。無論市場和客戶的風險偏好怎樣改變,這始終都應是理財的基本盤。如何將其夯實,如何確保配置組合與客戶的投資預期相符,應放在首要位置。

“未來的財富管理市場,在金融、非金融等領域爲客戶提供服務,金融機構內部和非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趨勢會越來越緊密”,吳政補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