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準公開成績,提倡素質教育,中高考只看成績,不公開的意義何在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伴隨着高考出分、中考出分,成績再次成爲家長談論的焦點。

南京中考655+、660+分段,江寧區學校一個沒有,這次高考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考得最好,等等關於結果的話題家長們討論得不亦樂乎。

我相信各個地區都是如此,儘管平時不准許排名,不準公開成績,到了中考、高考,成績再次成爲關注的對象,因爲中考、高考唯一的升學標準就是成績。

不準公佈成績,家長動輒就投訴

小區有幾個比較熟悉的家長,孩子正在上小學,原來以爲附近的這所公立小學不太好,是因爲學校管理有問題,後來才知道學校的難言之隱。

“哎呀,誰敢排名啊,老師不想要飯碗了啊!”

“家長動不動就打電話投訴,現在學校都不給留作業了啊!”

“有不少拆遷戶的孩子,家長可橫了,動不動就找到學校,說什麼不要管我家孩子,我家孩子這輩子都有飯吃,不要排名來羞辱我家孩子,不接受……”

人們常說教育畸形,是啊,的確是教育畸形,畸形的根本是家長過度插手學校的教學任務,過度干涉老師的管理,這是教學畸形的根本啊。

孩子上學不排名,考試不公佈成績,爲了維護孩子們的自尊心,結果中考、高考都要看成績,所以學校一方妥協,不再去公開成績,不再去排名的意義何在呢?是對於緩解青少年的抑鬱有幫助,還是對於改變結果有幫助?

都沒有。

爲什麼孩子抑鬱依然高發?

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書,《教出樂觀的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經典》,其中提到了自尊運動,這本書描寫的是五六十年代的美國,青少年抑鬱率不斷提升。

跟我們的現階段是一樣的,書中提到了,爲什麼一切都變好了,孩子的心理狀態卻變差了,孩子們變得脆弱不堪。

書中提到了“自尊運動”,就是爲了維護孩子們的自尊而實施的一系列方法,比如說拒絕排名,就是爲了保護孩子的自尊。

可是當成年人干涉以後,自尊運動興起以後,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並沒有得到提升,反而抑鬱率增長。

孩子爲什麼會抑鬱?是因爲感覺滿意和行爲滿意出現了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孩子自我感覺良好(在家長的庇護下,自我感覺良好),可是到了現實中實際上並不能讓他們滿意,這種巨大的落差增加了抑鬱的風險。

樂觀的孩子,感覺滿意和行爲滿意是並軌的,就是孩子能夠認清現實,從現實的角度來自我評估。

如果想要讓孩子真正做到感覺滿意和行爲滿意是並軌的,家長就不能掩人耳目、庇護孩子,讓孩子在無風無雨的溫室內長大,這是基礎。

到這裡,我想說的觀點已經出來了,禁止公開成績,禁止排名,毫無意義,不過就是自欺欺人。

如果孩子一輩子可以避免排名,那不公開挺好的,如果孩子早晚有一天要面對通過排名的方式優勝劣汰,那還是早點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水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