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美軍拒收,F35全球交付量超過一年爲零,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全球軍事觀察家們見證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其全球交付量竟然爲零。對於一款整個西方世界唯一量產的機型,而且是被美國軍隊批准可以全速生產的機型,不但美軍四大軍種拒絕接收,連海外七大用戶也拿不到飛機。這一令人震驚的數字背後,似乎隱藏着一系列複雜的原因。

你可能注意到這樣一條新聞:位於德克薩斯州沃斯堡的洛馬核心工廠新機倉庫的嚴重積壓,數百架新下線的F35戰鬥機,由於無法交付,只能在露天環境下經受風吹日曬。而到了今年7月,美軍被逼在扣壓一定比例採購資金的情況下,接收部分F-35。但是又發佈通知,聲稱這些F-35戰鬥機只能用於基於訓練,而不是作戰。項目執行官邁克·施密特中將確認,接受暫時使用“精簡版”或“非完整版”飛機。

洛馬公司對外宣稱,這些新機存在關鍵的軟件缺陷,需要進一步完善。然而,這一說法並未能完全說服外界。因爲美國海外客戶採購的並非是RT-3版本的F-35,而過去只用於空戰的F-35,早已經交付了幾百架,並不存在嚴重的BUG。通常情況下,即使存在軟件缺陷,飛機也可以先交付給用戶進行早期試用,後續再通過遠程網絡傳輸更新包來解決問題。

其實,很多人可能被美國軍工的一個煙霧彈給迷惑了,那就是F-35出現了嚴重的硬件缺失。2023年12月,施密特中將表示,除了軟件之外,F-35還有“一些關鍵硬件”也出現了延遲。而這個“關鍵硬件”被推測是決定戰鬥機性能關鍵的雷達,也就是說洛馬公司採購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能供應不及時。而真正出現軟件問題的是美國TR-3版本的F-35,但是洛馬爲了優先保證美軍使用,又將有限的雷達部署到美國空軍版本的飛機上。

這一來就解釋通了:外國採購的F-35因爲機載雷達產能不足,被推遲交付。而美國空軍採購的F-35被優先配備了雷達,但是又出現了嚴重的軟件問題。

接下來就是第二個問題:美國F-35雷達出現產能瓶頸是不是真的因爲中國鎵的出口管制造成的?這恐怕沒有準確的答案。我們只能說中國向全球市場供應絕大多數的鎵,而鎵這種材料又是電解鋁的副產品。只有一種極端情況能有可能解釋這種現象:那就是中國在限制鎵向美國軍工出口之時,美國並沒有足量的鎵儲備。而尋找替代來源又遙遙無期,因爲電解鋁產業需要電力和鋁產能爲基礎,這絕對不是某些國家可以快速彌補的。

所以,我們觀察美軍是不是真的陷入鎵供應危機,還不能只看戰鬥機是否一直不按時交付,還可以觀察一下神盾艦、預警機、防空雷達、超視距空空導彈的交付進展,這些裝備無不都是鎵材料的消耗大戶。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現象是:美軍似乎在涉及先進雷達的所有軍工產品領域都沒有驚喜。比如,波音公司生產2架E7預警機,要到2029年才能交付;美軍的伯克III驅逐艦已經下了10艘訂單,但是到現在只交付了一艘。

對中國而言,這一事件再次凸顯了戰略資源的重要性,以及在全球化時代,供應鏈的脆弱性。對於洛馬公司和F35戰鬥機的未來,是否真的出現原材料供應危機,恐怕真的不是軟件BUG能搪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