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只招18歲!高齡社會教育新契機 「第三人生大學」114學年度試辦

少子女化使大專招生失血,高齡社會卻衍生新契機。對此,教育部正緊鑼密鼓地規劃「第三人生大學」,預計114學年度開始試辦。此爲示意圖。記者杜建重/攝影

少子女化使大專招生失血,高齡社會卻衍生新契機。不少大學近年都鎖定中高齡人口的學習需求,教育部也正緊鑼密鼓地規劃「第三人生大學」,預計114學年度開始試辦。

過去大學以18到22歲青年爲招生目標,青春、熱血與略顯稚嫩的臉孔,也一直是校園最佳的寫照。然而近年有越來越多中高齡人士重返大學,教室中不只「混齡」還「隔代」,形塑出一股嶄新的校園氛圍。

臺灣邁向高齡社會,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65歲以上人口數據,2010年爲248萬餘人,到2025年預估爲467萬餘人,2030年更將達到555萬餘人。位於新北市石碇區的華梵大學,大學部已有約1/4的學生是45歲以上,其中佛教藝術系更是達到7成。

「總不能說這些大齡的朋友,只能遊山玩水,或是含飴弄孫,也有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參與。」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表示,學校很早就發現中高齡的學習市場,陸續設計出「壯世代學習方案」、「圓夢學苑」,提供45歲以上壯世代全方位的就學諮詢,可自由選擇校內各類課程模組,並有學習導師協助規劃專屬的學習路徑。

李天任表示,大齡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強,對年輕同學是一大刺激,對授課老師來說,上課互動更熱絡、下課欲罷不能,也是很大的鼓舞。但他也坦言,一般大學招生循學科能力測驗、分科測驗等管道,對中高齡重返校園是一大障礙,華梵是採「獨立招生」而非參與聯招,纔有如今的彈性。

正式學制限制多 突破口樂齡大學也有瓶頸

一般學制對學期、學分、上課時數等,仍有嚴格的規定,教育部於民國99年透過「樂齡大學計劃」,提供另一個突破口。這項計劃仿造大學學年制,讓55歲以上民衆有機會重返校園,課程以與高齡息息相關的健康休閒、生活新知爲主,一度蔚爲風潮。

然而,近年因不少大學退場,補助校數和人數也呈現減少的趨勢,109學年度共有97校參與樂齡大學,學生數3990人;到113學年度減少爲84校參與,學生數3405人。

南臺科技大學計劃主持人趙品淳表示,樂齡大學一開始是1年制,後來延長爲2年,政策立意是要讓更多銀髮族能接觸這個資源,但也使結業後想繼續參與的長輩,被迫換到另一所學校上課。

陽明交通大學樂齡大學主任童恆新也提到,樂齡大學上課學分較多,每週上課時間也較長,高齡者對課程有興趣,卻不一定住在學校附近,如果還要舟車勞頓往返,往往會降低學習動機。未來制度應更有彈性,例如採實體和線上混合授課,或是開放單次課程,鼓勵較爲被動的高齡者也能參與。

開辦超過10年的慈濟樂齡大學,也遇到一些執行上的困難。校方指出,教育部規定要「代間學習」,但難免會有一般學生(指年輕學生)不願用被佔用上課時間,也不願意另外花時間與長者互動。

教育部向中央社解釋,政府資源有限,爲讓更多國民有機會投入樂齡學習,纔會有新舊生比率的規定(新生不低於50%)。不過,各校也都會成立樂齡學習社團,鼓勵學員年滿後加入社團繼續學習。

至於「代間學習」的困難,教育部指出,除了讓高齡學員入班上課,也可採社團活動、主題活動、服務學習等方式,讓不同世代的民衆互動,增加學習的樂趣。

第三人生大學新計劃 114學年度開始試辦

教育部同時正緊鑼密鼓地規劃「第三人生大學」,設計更彈性的入學管道、修業方式,與樂齡大學不同之處,在於課程會更着重專業技能,除了滿足學習需求,也要強化參與職場的能力,爲未來臺灣的高齡就業市場打好基礎。

教育部表示,「第三人生大學」將以55歲以上民衆優先,預計民國114年1月公佈試辦計劃,114學年度(114年8月)開始執行。試辦期間採累計學分方式,後續會滾動修正,長期則規劃銜接學位授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