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壹刀》大陸限電與中美博弈有關?

大陸各地限電,東北連居民都限電,大陸國家電網公司表示,將強化全網統一調度,全力維護供用電秩序穩定。圖爲大陸丹肅蘭州東變電站。(中新社)

「保障基本民生用電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拉閘限電情況,堅決守住民生、發展和安全底線。」

27日,大陸國家電網做出上述表態。

近日東北一些居民社區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被突然拉閘限電,甚至出現交通信號燈因停電而無法正常運行、手機失去信號等情況,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這樣的「拉閘限電」會常態化嗎?居民用電受影響的情況會外溢到東北以外的其他地方嗎?爲什麼會出現「電荒」,是中國經濟不行了嗎?

在東北拉閘限電事情本身之外,人們還有諸多疑惑。

圍繞這些問題,補壹刀採訪了數位相關領域的專家。

問題一:「雙控」是全國性政策,爲何東北如此「拉閘限電」?

林伯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東北這次限電,既有系統性的原因,也有個案的成分。

系統性的原因在於,受煤炭價格大幅上漲且持續高位運行影響,不光東北,全國各地都在執行限電工作;個案的成分在於,今年大宗商品,比方說鋼鐵鋁價格大幅上漲,而且上漲幅度是近年來最高的。

東北又應該也有許多高能耗工廠,對於等了好幾年好不容易盼來的好價格,他們勢必會加碼生產。這樣一來,由於高耗能電力消費佔比很高,整體電力需求就會大幅上升,對電力系統造成衝擊。以往像遼寧,電力供應都是過剩的。今年突然需求迅猛增加,再加上受煤炭價格高、電力價格沒有相應上漲的影響,就造成了一時的電力供需偏緊。

呂本富(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這次限電其實並不限於東北,南方一些省市也有相關政策,但這並非中國經濟的全局性問題。根據相關部門的數據,現在能耗指標不減反增的只有9個省區,江蘇和廣東能耗指標上得比較快,這些省份是由出口帶動的,這些地區原來的出口加工業都是滿負荷在生產,技術升級改造並沒有實現節能生產,於是能耗指標就上來了。

東北「拉閘限電」的另一原因,是煤炭價格漲得太高,甚至一度被形容爲「煤超瘋」。比如,動力煤期貨在9月觸及高點達到1094元/噸,相比8月的低位價格,漲幅將近50%;動力煤主力合約價格也首次突破每噸千元大關。

在這種情況下,煤電企業爲了儘量減少損失就會想方設法減少供電範圍。但這些都不是中國整體經濟的原因,因爲中國的發電能力和發電設施都完全沒有問題,我們的輸電送電都很好,它反映的是在局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調節問題。

問題二:「雙控」政策要開始影響居民用電了嗎?

林伯強:東北限電其實跟「雙控」政策關係不大,因爲「雙控」政策一般來說不會影響居民用電。這次還是供需矛盾突出,導致地方政府一時半會實在沒辦法了,纔出此下策動了居民用電。這當中,與居民缺乏提前溝通、詳盡講解是需要檢討的,畢竟居民用電直接涉及民生。

雖然過去我們曾經也有過居民輪流停電的情況,但那跟今天的中國沒有可比性。而且,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動居民用電。

一方面,居民用電只佔整體用電量的15%左右,而工業用電要佔到70%,居民這點電,實在沒有必要去停;另一方面,中國整個電力系統是不缺電的,這一點是肯定的,只是由於各種特殊情況,一時會有調配不過來的情況,但這些都是短期的。

呂本富:南方一些地方限電是因爲部分地方超了綠色指標,所以採取節能限電措施,但在措施上儘可能照顧到市民工作生活和出行的需求,會做出提前預測,會做得更加人性化一點。反過來,如果粗糙地搞「一刀切」式停電,老百姓的意見肯定會很大。

這與臺灣地區和美國國內的大停電是不一樣的。臺灣地區大停電是超負荷運轉,而它本身的電力供給(去核電的原因)就不夠,美國得州停電則是因爲獨立電網,沒有調節的餘地。我們的電力生產設施和全國調度都沒有問題,更多是主動進行預防性措施,而不是被動遭受衝擊。

問題三:此輪限電原因與中美博弈有關?

何偉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我看到網上有兩種說法,一是說東南亞訂單因疫情原因向中國東南沿海轉移,我國中小企業盲目擴張、擴大落後產能;二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上升,我國出口商品價格降低,美國通過貨幣超發,割了中國出口商品的「韭菜」。

談論經濟問題,缺乏嚴謹的數據和邏輯支撐的,都可以不予理睬。比如上述兩種說法,都缺乏數據支撐,通篇都是「沙盤推演」。限電的根本原因是供不應求,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顯示,8月份發電量同比只增長0.2%,顯然供不應求。其中需要減排的火電增長了0.3%,清潔能源水電倒下降4.7%。所以也不是減排問題。

今年8月份,以美元計算中國出口同比增長25.6%,達到創紀錄的2943億美元,進口增長 33.1%至2360億美元,也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當月貿易順差爲583億美元。以上統計數據看不出任何支持所謂「我國出口商品價格降低」的說法,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希望傳播這種觀點的人拿出證據來。

2021年前8個月,中國出口總額2.1萬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爲3541.6億美元,對美出口只佔中國總出口的約17%。從全球進出口貿易總量上看,美國也只佔全球進口約15%,不存在所謂「中國商品低價爲美國服務」的情況。

今年1至8月,中國從東盟進口與出口增幅大致持平,看不出中國向東盟出口激增或者東盟向中國出口驟降的情況,不支持所謂「東南亞訂單大規模向中國東南沿海轉移」的說法。

9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130屆「廣交會」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指出,今年1至8月份,中小外貿企業訂單狀況不及大型外貿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大,有輕工產品出口企業反映,出口運費已經接近或者超過貨值,造成有單不敢接、有單不敢做的情況。因此,也不存在所謂「中小企業盲目擴大產能虧本也接單」的情況。

問題四:限電預示中國經濟將要出現危機?

何偉文:我看到彭博社等一些外媒稱,限電與恆大債務是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面,預示中國經濟將要出現危機,我覺得彭博社應該反思下自己在「雷曼時刻」時候做過什麼預測,有沒有成功預言美國次貸危機。彭博社對經濟危機的預測常常不準,爲何到了中國這就如此在行了呢?

還是那句話,談論經濟問題,缺乏嚴謹的數據和邏輯支撐的,都可以不予理睬。恆大債務與限電是兩個領域的事。恆大的問題是個案,是其在負債過高的情況過度擴張所造成的自身經營危機,也證明靠泡沫加高槓杆是不可持續的。

限電的根本原因是供不應求。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對供電不斷提出新需求,我們需要根據節能減排的要求,在不影響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形成新平衡,這樣的調整不會造成經濟危機,至於具體對某個工業門類生產實際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需要具體數據支持。

彭博社的言論,無非是「中國崩潰論」的新翻版。國外預測「中國崩潰」已經多次,最後都是笑談。

林伯強:限電措施對一些具體領域必然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要把東北地區的限電誇大成會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的事件,完全是外行話。既然不是持續性的、無法解決的問題,既然中國整體並沒有大規模電力短缺,且供電緊張的部分原因是因爲產能上升,那麼怎麼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全局性的打擊?

問題五:「拉閘限電」還要持續多久?

林伯強: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久,因爲電力需求不可能一直那麼高,政府也會出手干預。至於多長時間能解決,主要還是要看政府調控的力度有多大。我個人的判斷是,給地方一點時間,應該用不了很久就能解決。

問題六:下一步怎麼辦?

呂本富:電力是局部問題,在這背後是電力和數字化的關係問題。政府過去對於電力能耗沒有宏觀調控的抓手,假如一個地區拿到150萬標準煤的能耗,分配給哪個企業可以保證效益最大化,過去是沒有統一管理的,只是一看到指標高限來了,就統一拉閘限電。

我認爲,首先地方政府在有能耗約束的情況下,要提高自己宏觀調控的水平。其次,要了解整個地區經濟的淡旺季,不應該在生產旺季限電,在生產淡季又爲了「開工率」而空耗。

所以,這其中的關鍵一個是產業結構的調整,一個淡旺季的調整,當然,所有這些的前提都是要首先保證居民生活。

林伯強:解決措施可能包括:第一,控制高耗能企業用電。這樣既符合「雙控」政策,也符合我們經濟轉型的需要。地方政府可能出於經濟上的一些考量,不捨得控。但是已經到了這種局面,就要早點做出一些決斷;第二,政府在漲電價或者降煤價之間二選一,改變發電企業的財務狀況。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最近的事情讓我們認識到能源改革的艱鉅性和複雜性,「雙碳」是有利於中國長期發展的堅決目標,社會對此要有深刻認識。另一方面,在這其中我們必須要堅定保護我們的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對於民生和社會保障議題,要刻不容緩、堅決地解決,我們的生產生活都不能有誤,目前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儘量解決拉閘限電的問題,儘快緩和用電緊張的現狀。

(採訪、整理/花叨叨&李小飛刀,無影刀、斬魄刀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來源:大陸「補壹刀」公衆號,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