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信!瀋陽警方最新提醒:已有人因此獲刑!

暑假期間,不少在校學生會通過打暑假工來鍛鍊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但由於涉世未深,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爲犯罪分子的幫兇。8月19日,瀋陽公安新研中心公佈了幾起相關案例,提醒學生及家長注意防範。

搭建虛擬撥號設備

4名花季少女成幫兇

暑假,放假在家的女生小陳和另外3名同學想找兼職,賺點零花錢。小陳在QQ羣中看到“電話客服,時薪200元”的兼職廣告,便聯繫對方。對方讓小陳準備兩部手機,一部手機安裝指定App接收任務,另一部手機用於撥打對方提供的電話號碼。電話撥通後,小陳只要將兩部手機放在一起,無須其他操作就能每小時獲得200元報酬。

就這樣,小陳開始了“電話客服”的兼職工作。短短兩天時間,小陳就賺了1500元。隨後,小陳拉上同學一起做,4個花季少女就這樣成了電信網絡詐騙的幫兇。

詐騙分子大多藏身境外,他們會以“高薪招聘”爲誘餌,誘使求職者在國內租房搭建虛擬撥號設備實現遠程操控手機卡,給國內受害人撥打詐騙電話、羣發詐騙短信來實施詐騙。通過這些虛擬撥號設備將境外電話轉化爲境內本地電話,加強了迷惑性,導致受害人更容易被騙。

幫助詐騙分子取現

涉嫌“幫信罪”

高中畢業生小黃在網上看到一則兼職廣告,“日薪千元”幾個大字讓他立即在線諮詢。得知只要幫忙取錢、轉賬就可以拿提成,他便將自己的銀行卡及密碼給了這家“公司”。

當小黃還沉浸在發財夢中時,民警找上門告知,因爲將銀行卡提供給他人用於“跑分”,並在過程中提供刷臉、取現等幫助,已涉嫌“幫信罪”。

“幫信罪”全稱爲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設的罪名。簡單來說,就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還爲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託管、網絡存儲、通信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的犯罪行爲。

詐騙分子騙來的贓款,需要通過渠道“洗白”才能真正到手使用,俗稱“洗錢”。涉及“洗錢”的兼職有多種,比如提供銀行卡幫助轉賬;到銀行取現,上門到他人手中拿錢,再轉給上家;按照上家的安排,去實體店購買黃金、手機、菸酒等實物,再寄到指定地點。這些兼職有時候會僞裝成招募商場代購等形式,隱蔽性較強,不少大學生上當。凡是需要使用自己個人銀行卡給他人轉賬的兼職,很可能是幫詐騙分子“洗錢”。

買賣電話卡銀行卡

學生獲刑1年

高中畢業生小張看到網上有人以每張500元的價格收購銀行卡,這對於處在求學階段又缺少收入來源的他來說,無疑是筆可觀的收入。於是小張拿着身份證去銀行辦了4張銀行卡。轉手交易後,他獲得了對方支付的2000元。

一年後,民警上門將其刑事拘留,原來犯罪分子將他的銀行卡用於電信詐騙。法院依法判處小張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獲刑1年。

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電話卡和銀行賬戶,或是充當線下“卡頭”“卡販”,爲了一時利益變成詐騙分子的幫兇。殊不知,就是這些被賣出的大量“實名不實人”的電話卡和銀行賬戶,被詐騙分子用於實施電信網絡詐騙。

“線上推廣” 實則冒充客服電話引流

缺零用錢的大學生小陳,想利用暑假在網上找兼職,被一份標註着“線上推廣經理”的工作吸引。“線上客服顧問”定期提供一批電話號碼及微信羣二維碼,讓小陳按“客戶名單”逐個撥打電話,並告知“客戶”添加指定微信、QQ等網絡通信方式便可獲得提成。直到民警找到小陳時,小陳才意識到自己早已淪爲詐騙分子“引流”的幫兇。

詐騙團伙招募“話務員”,要求入職者按照設定好的話術,按照非法獲取的公民信息名單撥打電話或發送短信,自稱各類平臺的“客服”,引導受害人添加上游詐騙分子的聯繫方式,這種工作就是詐騙引流行爲。

線下推廣引流

充當騙子助手

詐騙團伙僱傭所謂“地推人員”在超市、商場、菜市場等人流聚集處,以電商、生活類App推廣的名義,擺設掃碼免費送禮的活動,讓普通用戶轉發他們指定的廣告到微信羣內。很多沒有防備的人同意參加活動後,“地推人員”會直接拿用戶手機操作,將這些含有兼職招聘、刷單類詐騙引流信息的“廣告”轉發到多個社區生活羣、家族羣。這些引流廣告的廣泛傳播會吸引更多相信兼職信息的潛在受害者,他們通過羣裡分享的鏈接或二維碼接觸到詐騙分子後,被誘導開始刷單、兼職做任務,最後一步步上當受騙。

這些所謂的兼職工作,其實是幫詐騙分子進行引流,爲詐騙分子下一步實施詐騙做準備。

來源:指尖新聞、沈報全媒體記者 李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