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脫鉤斷鏈’要共同發展”——訪歐洲議會前議員揚·扎拉迪爾

揚·扎拉迪爾是歐洲議會資深議員、歐中友好小組前主席,曾任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之所以說他“資深”,是因爲自捷克2004年加入歐盟以來,他已經擔任了20年歐洲議會議員並在多個委員會擔任重要職務,他從政經驗豐富,見證了歐盟特別是歐洲議會20年來的發展變化。

近日,記者採訪了扎拉迪爾,今年6月剛剛退休的他講述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以及擔任歐洲議會議員的所見所思所感,希望在退休後繼續爲歐洲和平穩定、歐中關係行穩致遠發揮作用。

“歐洲正處在轉型變革期”

今年是捷克等9箇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20週年。20年過去了,剛剛加入歐盟時的熱情已經逐漸消散,而入盟帶來的各方面變革已深刻融入每一位民衆的日常生活。扎拉迪爾表示,對捷克來說,加入歐盟幾乎別無選擇,當然加入歐盟也給捷克各方面都帶來了改變,促進了國家發展進步。東部成員的加入也讓歐盟的重心東移,但是歐盟機構並沒有進行適當的改革,新成員的話語權並沒有得到應有體現。

歐盟是從一個經濟聯盟發展而來的,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成一個兼具政治性質的區域性國際組織。然而扎拉迪爾認爲,並不是每個人都對此感到滿意,特別是當國家權力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向上轉移到超國家層面時,遭到了很多國家民衆的懷疑。他指出,歐盟是實現各國發展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但不能“爲了歐盟而歐盟”,不能讓各國“成爲它的僕人”。歐盟應該更加註重做好多與少的平衡,有時並不是做得越多效果越好。

上個月,歐洲議會選舉落幕,歐洲政局呈現出整體向右轉的趨勢。扎拉迪爾談到,許多支持右翼政黨的選民都認爲大規模移民和難民的涌入對歐洲的社會穩定和凝聚力構成了威脅和挑戰,還有許多人認爲歐盟推行的綠色新政過於雄心勃勃,破壞了歐盟經濟的根本基礎,影響國計民生。這些問題反映了歐盟機構的優先事項與各成員國優先事項之間的差距似乎正在擴大,引起了民衆的不滿。

提到歐盟機構的未來發展,扎拉迪爾表示,從歷史上看,人類建立區域合作組織的嘗試並不少見,存在問題也很正常,應該從現實出發,勇於提出並直面問題,找到利益平衡點。例如,各成員國基於不同的國家利益,對外政策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歐盟的外交政策須基於各國共識。他不贊同廢除一票否決權,認爲需要保持各個國家行使否決權的權利。

歐中關係未來可期

上個月,應中方邀請,扎拉迪爾時隔5年再訪中國。在北京、深圳、廣州等城市的旅程中,他感嘆中國巨大的發展變化:“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在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甚至很多方面已經領先世界。此次中國之旅,我與政界、企業界、學術界人士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開放、真誠、友好,達成了很多共識。我還在中國的大學進行了兩次講座,與中國的年輕人進行交流,這些都讓我深感機會難得、受益匪淺。真誠希望我的此次訪問能夠對中歐合作有所助益,我已經制定了一些推動這些合作的計劃。值得一提的是,此行我愛上了中國葡萄酒。我一直對中國出產優質葡萄酒有所耳聞,這次我親口品嚐了很多優秀的中國葡萄酒。”

今年是中捷建交75週年,也是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中東歐多國與中國建交75週年。他表示兩國建交75週年紀念是深化國家間交往與合作的絕佳機會,希望中東歐國家可以進一步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加強對華合作。

“事實上,我們的企業和出口商對與中國開展經貿合作非常感興趣。”他談到,希望歐洲對中國存在誤解的少數人認識到,迴歸歐盟對華政策主流纔是正確之道,“我們要做的不是‘脫鉤斷鏈’,相反需要更多地在和平、繁榮、穩定、安全、多邊主義、合作共贏的原則下實現共同發展。作爲歐洲人,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已經是世界強國之一,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並將進一步成爲影響世界和人類文明未來的全球重要力量之一。我從歐洲議會退休後,依然特別關注中國的發展進步”。

在採訪的最後,扎拉迪爾表示,希望歐盟能更加獨立自主地制定對華政策,而不是複製粘貼任何其他人的。面對複雜的世界局勢和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歐中雙方須本着理性務實的態度和精神,相互尊重、理解、真誠溝通,創新合作方式,探索新的有效相處之道。

(本報布拉格7月27日電 本報駐布拉格記者 楊藝明)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