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非遺做噱頭,美食還得憑“真本事”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作者丨彪哥
尊重原創,拒絕一切未經授權的轉載
最近,非遺真的很搶眼。
今年非遺項目龍舟賽的大火,以及《非遺裡的中國》的播出,將大家帶入了一場傳統的技藝之旅。
各種各樣的非遺項目漸入迷人眼,這其中,非遺美食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通過這些美食,我們可以瞭解到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飲食文化,很多地方的美食在全國都很有名。
但是,很多人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沒吃到的時候很期待,等千呼萬喚始出來,吃到嘴裡才發現味道一般,和心裡期望值相差甚遠,有一種再也不想吃的念頭。
不要拿非遺做噱頭,美食還得憑“真本事”。
非遺美食已經不適應當代人的口味
美食之所以能夠成爲非遺產品,在於它擁有年代久遠的歷史,所以,它的口味也是按照那個年代人們的標準而設定的。
在那個以“吃飽”爲主要目的年代,美食展現出來的特點首先便是要填飽肚子,有的是主要用來抗餓,比如糉子;有的重鹽重糖,比如月餅;還有的就是講究食材多,比如我們吃到的全家福、蛋糕花等。
缺衣少食的年代,人們不會在乎引起“三高”,飯都沒有吃的,哪有什麼三高;越是油膩的東西越好,過年過節才能吃一頓肥肉;一年纔有幾斤糖的指標,紅糖水還是生了孩子以後才能享用。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吃飽已是最低需求,他們要求更多的是綠色健康、口味優質、時尚新穎……
所以,很多人們以前鍾愛的美食,已經不適應當代食客的口味和飲食標準。如果單靠非遺文化、情感因素,人們頂多淺嘗輒止,“倚老賣老”的非遺美食,註定走不遠。
創新不足,靠吃老本註定被淘汰
非遺美食之所以味道不佳,就是因爲創新不足。它們經過百年曆史,數代傳承,打出了品牌,做出了名氣,所以有的企業就飄了。導致他們沒有了創新思維,以爲吃老本就足夠維持。
事實是,不跟着市場走,再好的企業的也會被淘汰。
以狗不理爲例,“狗不理包子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度揚名海外。
但隨着時間推移,貴且難吃卻成爲狗不理口碑標籤。在價格飆升的同時,人們吐槽更多的是包子本身的口味與品質並未提升,口碑坍塌與營收增長乏力之下,狗不理在2020年無奈退市。還被央視點名批評:隨着時代變遷,根據顧客反饋及時調整經營纔是明智之舉。如果倚老賣老,就應了一句歇後語:包子張嘴兒——露餡了。
市場是檢驗餐飲企業的標準,飲食看重的是口味和價值,而不是靠賣情懷就能夠獲得成功。非遺美食本來就是一個大衆飲食,如果你不能跟着大衆的口味去改變,去創新,而是死守先輩打下來的基業,那它就會成爲一道嚐了一次後再也不想嘗的菜品。
盲目追求純手工沒有必要
在採訪中,很多餐飲企業都強調:我們的這道美食是純手工製作的。但是,純手工製作真的就好吃一些嗎?
不一定!百年前之所以用手工,是因爲沒有機器替代,只能靠雙手。
現在既然有機器了,爲什麼不能替代呢?解放雙手,縮減人工,豈不更好。
但有的人又會提出質疑:機器豈可代替人工,那樣食物就沒有溫度了。
其實不然。比如在製作蛋糕花時,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和麪,機器替代後更加均勻,口感反而會更好;在製作燈芯糕時,最後切的步驟以前全靠人工,手藝再好,也有不均的時候,而機器切起來又快又好,而且這和人工切的味道難道不是一樣嗎?
我們所追求的工匠精神,絕不是盲目地遵循古法,一成不變,而是在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創作出品質更高、價格更優的產品。
在如今的消費市場,“倚老賣老”是行不通的。非遺美食在傳承產品特色的同時,更要緊跟時代步伐,唯有積極對接當代消費者的口味和需求,對接當代營銷方式,纔不會被市場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