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爲「餓狗定律」下的實驗品

(圖/本報系資料照)

疫苗短缺充分暴露了民進黨政府施政的荒謬,許多人因此預言2022的選舉將重演2018綠軍全面潰敗的局面,但揆諸民進黨操控議題的能力與臺灣社會的心理特質,這種期待未必就能成真。

操控議題,是時下正夯的認知作戰,做賊的喊捉賊,天天提醒國人慎防對岸認知作戰的民進黨,自己就是認知作戰的行家,君不見,原來或因意識型態,或爲護航國產疫苗,或直接就因談判無能,致使臺灣疫苗短缺,卻可以待得美日捐贈一來,就將此窘境操作成「美日臺」三國同盟,而在綠媒撲天蓋地的宣傳下,不少人也以此自嗨,真就以爲用疫苗的困境及幾百條人命,換得此「同盟」,還真值得。

議題操控之能有效,一來固是民進黨手法嫺熟,尤其在網軍的操作上更就得心應手,但根柢的,則與這些年來的意識形態洗腦有關,所向披靡下,反對者心情之抑鬱可想而知,現在好不容易因爲荒腔走板的疫苗政策,讓更多人看穿民進黨的雙標與甩鍋,不滿者的情緒瀕臨炸鍋,自然就認爲綠營再如何操作,效果也將有限。

然而,說效果有限,可能忽略了被剝奪者常出現的一種心理機制:「餓狗定律」。

「餓狗定律」來自一種對狗的實驗:當三隻警犬分別連續8小時、16小時、24小時不餵食之後,由訓練的軍官發佈指令要警犬完成,其結果是,餓最短的警犬執行速度最慢,餓最久的執行指令最快,對發令者也最親近。

這種心理反應,很類似「斯德哥爾摩症候羣」。1973年,瑞典首都的銀行搶案,2名劫匪挾持4名行員,130小時後棄械投降,但在之後的幾個月,行員卻拒絕在法院指控綁匪,並表達對綁匪沒傷害他們的感激,其中一名女行員甚至還愛上了綁匪。而1974年赫斯特報業家族的千金帕蒂.赫斯特被恐怖組織綁架,後來竟成爲了恐怖組織的一員,就被許多人認爲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羣」案例。

無論「餓狗定律」或「斯德哥爾摩症候羣」,都說明生命在被威脅壓迫下,爲求生存,會有心理機制的自我轉變。餓狗是知道只有討好主人,纔有可能改變命運;絕望中的被綁架者則對加害者給予的一點寬容與小惠產生感激,甚且透過認同加害者來讓自己可以不活在被迫害的恐懼中。

「斯德哥爾摩症候羣」出現在極端的狀態中,「餓狗定律」的涵蓋面則較廣。世界先進國家準備了大批疫苗卻還得運用各種獎勵措施以激發民衆的施打意願,臺灣則一針難求,所以連順位在後面的30、40歲人也急忙上網表達施打意願,有人說這根本是典型的飢餓行銷,也爲「餓狗定律」做了最好的鋪墊。

能飢餓行銷,是患寡,在一針難求,強烈意願想施打疫苗下,誰讓疫苗短缺的問題反就變得次要。而當好不容易輪到你打,慶幸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就像在沒頂時找到一塊浮木般,你會感激起那給你浮木的人,卻忘了他就是把你推入大海的加害者。

的確,指揮中心每天既有它施打順序的調度,民衆最掛心的乃就是自己的排序是前進還是後退了,正如同軍犬般,情緒已經被餵食的軍官所制約,不知不覺中,能打疫苗就成了天下最幸福的事,其他都已不重要。

正是如此,所以儘管每天民進黨政府演着荒腔走板的疫苗戲,但只要能像擠牙膏般一天擠一點希望給你,民衆就還是對它會有「期待」,而如果再加上議題的操弄、網軍的覆蓋、意識型態的主導等等洗腦手法,誰又能保證,在明年選舉時不會有許多人仍然相信「世界怎麼跟得上臺灣」這樣的話?

所以,真談明年選舉,真要讓以百姓爲芻狗的人受到教訓,就得時時提醒民衆,即便身處如許的疫苗困境,也不要讓自己成爲「餓狗定律」下的實驗品!

(作者爲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