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菸酒、不檳榔」卻罹患口腔癌!4種人要當心1習慣長輩常有

在王正旭立委帶領下,包括陳菁徽立委、病友團體與醫學會、牙醫公會等代表共同呼籲「預防口腔癌 4不疑遲」 圖/健康醫療網

82歲的吳老先生,過世前反覆牙齦出血,但卻以爲是服用抗凝血劑或牙周病等原因所致,直到吞嚥困難就醫才發現已是舌癌末期而離世,對吳老先生的子女而言今年的父親節格外悲傷,更無法釋懷爲何沒有煙、酒、檳習慣,平日注重口腔衛生的父親竟然是因爲舌癌過世!

長輩喜歡「趁熱吃」當心口腔癌上身

口腔癌是臺灣發生率第六高的癌症,嚼食檳榔、吸菸、喝酒者爲典型的口腔癌高風險族羣,然而卻潛藏一羣無煙、無檳、無酒仍得到口腔癌的非典型族羣,造成每年上百人莫名罹癌!立法委員王正旭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聯合中華民國口腔齶面外科學會、高雄市牙醫師公會等醫界團體及立法委員陳菁徽,共同呼籲國人切莫忽略「非典型的口腔癌」對健康的威脅。非典型口腔癌常見的4大風險情境包括:1.口腔衛生不良、2.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3.反覆口腔潰瘍、4.經常食用過燙食物。因此,呼籲民衆多注意口腔健康,即使平日並無煙、酒、檳習慣,但若暴露在4大風險情境中,或口腔出現長期紅白斑、潰瘍、不明原因無痛腫塊,仍應儘速至牙科檢查,簡單幾步驟便可大幅降低罹癌風險。

非典型口腔癌相對存活率低於典型口腔癌!政府應持續檢視、檢討現行政策效果

王正旭立委強調,根據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統計資料顯示,罹患非典型口腔癌的比例從99-106年間的12.46%攀升到107-110年期間的15.46%,比例持續成長。相較於長期使用煙、酒、檳榔而引起的典型口腔癌病人以男性爲主(男女比25:1),非典型口腔癌男女比則已趨近1:1,意即女性亦暴露在風險中。此外,從第四期的相對存活率來看,無煙酒檳的非典型口腔癌爲41.05%,低於高煙高檳高酒典型口腔癌的45.72%,不可輕忽。

預防非典型口腔癌 4不疑遲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董事長,同時也是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部教授級主治醫師羅盛典指出,若民衆具有以下非典型口腔癌4大風險情境:口腔衛生不良、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反覆口腔潰瘍(例如因假牙刺激或刮破口腔黏膜),以及經常食用過燙食物,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民衆日常也可以按照自我檢測表6步驟來進行自我檢測。

中華民國口腔齶面外科學會理事長林冠州醫師以及高雄市牙醫師公會副理事長李明志醫師共同呼籲,非典型口腔癌的四大高風險族羣應主動就醫篩檢,而牙醫師執行臨牀業務時,也應主動詢問病人是否有風險行爲,並建議定期到牙科診所做口腔黏膜檢查,培養大衆對口腔癌警覺心及定期留意口腔之習慣。

在王正旭立委帶領下,包括陳菁徽立委、病友團體與醫學會、牙醫公會等代表共同呼籲「預防口腔癌 4不疑遲」,提醒民衆要採取以下「4不」策略預防典型及非典型口腔癌:

預防口腔癌4不

第1不:不要菸酒檳;

第2不:不要暴露四大高風險情境;

第3不:不漏自我檢測六步驟;

第4不:不忘定期口腔黏膜檢查。

早發現、早治療 政府與民間齊力推動口腔癌防治策略

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張雍敏司長說明,政府持續提供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民衆(有嚼檳榔之原住民提前至18歲起)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服務,及牙科預防保健服務(洗牙、塗氟),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未來將持續強化跨部會合作,並精進口腔癌全人照護計劃,自宣導、教育、篩檢至後續整合照護,與政府、民間單位及學界共同努力推動口腔癌防治策略。

口腔癌自我檢測6步驟。 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非典型口腔癌常見四大風險情境,包括:口腔衛生不良、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反覆口腔潰瘍、以及經常食用過燙食物。 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原文爲:無煙無酒無檳榔竟罹患口腔癌?6步驟自我檢測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