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罹癌⋯沒錢付醫藥費怎麼辦?專家建議「這款保單」為癌友困境解套
癌症希望基金會倡議發展部資深專員李芸婷表示,隨着醫療科技進步,癌症已走向慢性病化,癌友能夠活得更久。 圖/優活健康網
「隨着醫療科技進步,癌症已走向慢性病化,癌友能夠活得更久。」癌症希望基金會倡議發展部資深專員李芸婷表示,根據2021年國民健康署統計,臺灣癌症患者5年相對存活率已達62%,但癌症治療財務壓力也與之俱增,包括高價自費藥物、長期照護、中斷工作等支出大幅增加,甚至因此面臨經濟破產困境。
癌症自費治療拖垮家中經濟
考量目前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現況,平均等待時間需超過2年,即使納入給付也有許多條件或時間限制,癌症病人自費治療已成常態。依照2022年癌症希望基金會調查300位癌友自費調查數據,達20%癌友治療支出已超過百萬元,遠超過同年度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中,平均家庭儲蓄的27.4萬元。
李芸婷強調,「也就是說,一旦家中有人罹癌,極有可能從平民變成貧民,若無法繼續負擔,只能選擇放棄治療。」到底癌友治療的經濟困境該如何解套?她指出,在倡議健保改革,納入多元財源政策的建言中,癌症希望基金會自2018年所提出的「商保補位健保」觀念終於逐漸被政府重視,但執行細節仍尚待參討。
保單資訊紊亂造成保障失衡
李芸婷提到,臺灣人愛買商業保險,但許多民衆每年花費上萬元投保健康險、壽險、實支實付⋯等衆多保單,卻認爲未來醫療保障仍有不足,主要受限於以下幾點:
•多爲長年期保單:過往20年期起跳的壽險理賠項目及方式,已跟不上醫療科技發展。
•保險破碎化:市面存在上萬張健康保單,資訊相當繁雜,民衆猶如霧裡看花。
•保費疊加:附加險推陳出新,民衆越保越多導致保費可觀,卻不見得有足夠保障。
•醫療資源可能虛耗:受限保單理賠方式,可能誘發不當醫療行爲需求(例如要求醫院僅能執行商業保單有理賠的手術),反致資源浪費。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點出:「現金理賠及副本理賠,是造成現行商保有許多問題的根源,且無法落實風險填補原則,甚至被利用爲賺取利潤的工具。」她舉例,假設現在民衆投保了3張達文西手術保單,其中2張可副本理賠,手術一次約20萬,受益人能拿到40萬的理賠,已經超過原本的手術費用。
發展「政策型保險」成解方
李芸婷坦言,想用商保補位健保,是理想願景。事實上,商業保險經營受限於人事管理、風險承擔等成本,粗估佔據純保費的44~76%,爲避免成本轉嫁至民衆保費負擔,癌症希望基金會期盼公私協力,對此現況提出發展創新型態商保的可能性,其中以「政策型保險」先行機會較大。
李芸婷解釋,其形式或可參照目前已存在的學生保險、汽機車強制險、火災地震險等,由政府規範特定投保對象及投保內容,並規定保險公司在一定條件下不可拒保,但仍保障有合理獲利空間,與一般的商業保險不同。
嚴必文建議,「目前我們一般人能做到的,就是儘量把保障保足。」呼籲政府借鑑新加坡、日本等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利用健保系統建立政策型保險,擴大承保對象及放寬覈保條件,彌補目前罹癌病人無法投保商業保險的窘境,並實現風險填補原則,將個人健康投資的效益最大化,讓民衆擁有更完善的醫療保障。
本文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爲:不幸罹癌⋯沒錢付醫藥費怎麼辦?專家建議「這款保單」爲癌友困境解套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