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半導體補習班」!交大前校長曝曾婉拒臺積電人才培訓計畫

臺北榮總大師講堂昨日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交通大學前校長張懋中,分享「發明未來」。圖右四爲張懋中、左三爲北榮院長陳威明。記者廖靜清/攝影

臺北榮總大師講堂昨日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交通大學前校長張懋中,分享「發明未來」,呼應人工智慧的應用趨勢,強調HI versus AI in Inventing the Future,人類智慧與人工智慧的結合,共同創造未來。

張懋中表示,在擔任交通大學校長期間,深刻感受到,臺灣欠缺人才問題的主要癥結,大部分出在學校教育。他強調,「求學問,需學問;只學答,不學問,非學問。」求學問是指要學習怎麼去發問,目前的教育現況爲「學答太多,學問太少」,影響到產業創新,也無法有效培育人才。

他以目前臺灣的教育現狀分析,老師花了許多時間教學生解決問題,學生一輩子最會解答的精華時間落在高三。進入大學之後,除了解答能力降低,也不會發問,一切接被動式接收題目、作答,失去主動學習的能力,沒有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張懋中說,臺積電曾經提出,想請交大協助培訓產業人才,遭到拒絕並指正,交大並不是半導體補習班。所謂產學合作,並非幫產業解決問題,產業若要找未來的出路,不能只侷限於當下的救火問題,而且「代工再怎麼厲害也是代工」,產業與教育的因果,要靠創新、學習來翻轉。

張懋中提到,當初推行陽明、交大合併案時,受到許多質疑,但是長遠來看,醫學的研究跟工程研究在廿一世紀是一體的。兩校合併之後,積極朝AI領域發展,這是「發明未來」的格局,要往前定義才能當先驅者。

近年AI熱潮席捲全世界,也吹進醫療產業,推動醫學的快速進步。面對AI的蓬勃發展,張懋中鼓勵年輕一輩,脫離上一代的謹小慎微,能掌握未來的人,是能發明的人,成爲「發現問題者」,是不被AI取代的關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