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採買進口豬挨批干預市場機制 農委會迴應了

因應國內缺豬,中央畜產會近日公佈,至9月底前補貼進口豬肉每公斤6元、預計補貼5萬噸,預算達3億元。(本報系資料照)

因應國內缺豬,中央畜產會近日公佈,至9月底前補貼進口豬肉每公斤6元、預計補貼5萬噸,預算達3億元,產業界對此看法不一,但大多均認爲伸手市場機制並不恰當,而民衆則指出,後端排骨便當等價格不見降低趨勢。農委會表示,國內現階段確實缺豬肉,因此需要靠進口來補足國人的需求缺口。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4)日參加「2023年臺北國際食品展覽會臺灣館」開幕式受訪指出,透過5個月的豬肉進口獎勵,讓潙內豬肉批發價維持在一定水準,也沒有因爲國際原物料上漲和通膨造成明顯影響,這是對消費者最具體的措施,豬價也都維持在每公斤85-95元的綠燈區,這是農委會的目標。

農委會畜牧處長張經緯表示,國內母豬減少的原因包含畜牧場更新氣動式母豬欄等,也包含年初小豬下痢(PED)、氣候等因素影響,過去平均豬隻在養量爲540萬頭,現在約530萬頭,因此每個月都有預供調配頭數,加上俄烏戰爭影響,有歐洲屠宰分切大廠收掉,導致前端屠宰和飼養都做了調整或停養。

張經緯說,前年進口西班牙豬肉約每公斤2.4到2.6美元,現在則漲到3.8到4.2元,導致國內10%的進口比例觀望不前,但若沒有價差進口商的進口意願也不高,因此才請中央畜產會執行進口補貼。

張經緯說,端午節、中秋節、中元節等豬肉需求量高,因此至少要有足夠的進口量來補足需求,會要求進口商進口後將肉品適度供應加工肉品市場,目的滿足加工需求,讓冷凍公會把做加工肉品的量釋出,好讓民衆有溫體豬肉可採購。

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先前指出,小豬下痢2014年開始在臺灣有首例,小豬下痢有細菌性、病毒性、寄生蟲性、物理性等,和飼養環境也有關係,有些豬農因爲豬下痢養得不好,有些養得好但因飼料成本高漲,也會調整豬場的飼養數量,加上豬舍改建期間養豬量一定會下降,因此毛豬減少包含綜合原因,而非單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