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成交數量與規模雙雙增長 業內人稱“買包”更看中性價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邊萬莉杭州報道

近日,銀登中心發佈《已開立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機構統計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15日,共有936家機構開立了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其中,2024年年內增加了58家機構。

開立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的機構持續增加,同時2024年二季度不良貸款轉讓的掛牌和成交的項目數、項目規模雙雙增長。受多重因素綜合影響,批量個貸不良轉讓業務的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遠低於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業務。但是,批量個人業務成交的項目數和規模且均高於單戶對公業務。

在經濟復甦波折的背景下,不良資產規模持續增加,但處置難度也在增加,尤其個人不良資產。隨之而來的是,個貸不良資產包的平均折扣率也在走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名從事不良資產處置多年的行業人士處瞭解到,作爲一種特殊類型的資產,不良資產包的核心是價格。經過盡調評估,篩選出來的可能有價值的資產,且與掛牌價格相匹配,肯定是值得投資的,反之則不合適。對資產包價值、價格與質量匹配度的判斷,受讓方的標準各不相同。個貸不良資產包的平均折扣率較試點前大幅走低,從某種程度上說,資產包的質量與價格匹配度在優化調整,定價正在趨於合理。

談及不良貸款轉讓試點以來的市場變化,揚海資產聯合創始人張非凡感受非常明顯,“隨着場內市場的出現,個貸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相比之前更加規範,處置方式更加多元,行業從業人員急劇增長。從投資的角度講,不良資產處置的行業利潤也正在趨平。”

消費金融公司成第二大出讓方

2021年開啓試點以來,不良貸款轉讓工作開展已有三年之久。彼時,爲拓寬不良貸款處置渠道和處置方式,原銀保監會批覆同意銀登中心試點開展單戶對公和個人批量不良資產轉讓,首批試點銀行包括6家國有大行和12家股份銀行。

2022年,原銀保監印發《關於開展第二批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原有試點機構基礎上,將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以及信託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註冊地位於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河南、廣東、甘肅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銀行機構納入試點機構範圍。

截至2024年7月15日,已有936家機構開立了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2024年以來增加了58家。具體包括2家政策性銀行分支行、1家國有大行分支行、11家股份行及其分支行、12家城商行及其分支行、22家農村中小銀行、2家消費金融公司、1家汽車金融公司、1家金融租賃公司、1家信託公司、4家資管公司分支機構、1家地方AMC機構。

其中,浙商銀行、溫州銀行、金華銀行、鄭州農商行等22家中小銀行、馬上消費金融、唯品富邦消費金融、上海東正汽車金融、洛銀金融租賃、天津信託、泰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31家機構是首次開設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

值得關注的是,與2023年二季度相比,今年二季度不良貸款轉讓出讓方類型更加多元。據銀登中心發佈的《2024 年二季度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統計》(以下簡稱報告),除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村中小銀行機構外,還增加了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

不良貸款轉讓出讓方中,股份行依然是的主力軍,不良資產包共計242.8億元,佔比68.2%。消費金融公司後來者居上,以46.3億元、13%份額成爲第二大出讓方。其後,依次是國有行、城商行、農村中小銀行機構、金融租賃公司,佔比分別爲11.7%、4.9%、1.7%、0.5%。

“前些年消費金融公司獲得較大發展,與銀行相比消費金融公司客戶更加下沉,在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下,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壓力大,消費金融公司的消費貸款的風險管控壓力更大。”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向記者表示,在2023年將消費金融公司納入不良貸款轉讓試點範圍後,爲了有效控制不良,減少資本佔用,不良貸款轉讓積極性較高。這背後也有消費金融公司發展時間較短,自身催收、不良資產處置等方面經驗不足,更需要藉助外部力量做好貸款質量管理的因素。

不良貸款受讓方主要是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地方AMC),後者受讓了市場上大部分的不良貸款包。數據顯示,2023年二季度、2023年三季度、2023年四季度、2024年一季度、2024年二季度,地方AMC在不良貸款受讓方中佔比分別是82%、96.5%、87.3%、46%、93.5%。

成交量與規模雙增長,但資產處置難度增加

2024年二季度,不良貸款轉讓的掛牌和成交的項目數、項目規模雙雙增長。具體看,不良貸款轉讓掛牌數量爲205單,環比增長215.38%,同比增長47.48%;掛牌金額總計464.9億元,環比增長193.13%,同比增長177.72%。不良貸款轉讓成交項目157單,環比增長196.23%,同比增長28.69%;成交總額爲356.1億元,環比增長140.12%,同比增長150.77%。

目前,不良貸款轉讓業務分爲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業務兩大類。2024年二季度,批量個人業務成交的項目數和規模且均高於單戶對公業務。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批量個人業務成交107單、278.5億元,分別環比增長282.14%、547.67%,同比增長16.30%、211.17%。單戶對公業務成交50單、77.6億元,分別環比增長100%、-26.31%,同比增長66.67%、47.81%。

從不良貸款轉讓業務的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收回率看,2024年二季度單戶對公業務兩項指標是除2024年一季度外,近兩年來的最低點,分別爲41.7%、50%,這也說明不良資產處置的難度在增加。相比之下,批量個人業務的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整體水平較低。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認爲,批量個貸不良轉讓業務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業務在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可能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主要原因:其一,兩者處置難度和成本不同,同樣金額的不良貸款,個貸不良包的處置涉及更多的主體,一般認爲個貸不良包處置難度和成本更高;其二,供求關係不同。相較於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批量個貸不良轉讓業務的掛牌量增長更快。特別是消費金融公司作爲供給方,只提供個貸不良貸款包。

2024年二季度,批量個人業務平均折扣率爲4.1%,平均本金回收率9%。而在2021年一季度,這兩項數據分別爲18.1%、32.9%。拉長時間觀察,從2021年一季度到2023年一季度,兩項指標一路下滑,在2023年二季度小幅上升後,此後在低位波動。

楊海平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試點以來批量個貸不良轉讓業務掛牌量快速增長,供求關係會影響價格。加之,不同時期商業銀行批量個貸不良轉讓業務的組包思路在變化,因而不同時期個貸不良資產包的處置難度也存在差異。隨着批量個貸不良轉讓業務的推進,投資者對個貸不良資產包處置難度的深入瞭解,投資者變得更爲謹慎,也具備一定的議價能力。

不良資產處置難度加大,市場感受頗深。2024年5月,中國東方資產發佈的《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顯示,43.48%的受訪者認爲2023年資產管理公司處置難度小幅增加,22.22%的受訪者表示處置難度大幅增加,23.67%的受訪者表示處置難度基本持平,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認爲,2023年不良資產處置週期仍在延長。

平均折扣率4.1%,信用卡透支類資產意向受讓方最多

從項目數量分佈上看,批量個人業務折扣率大部分位於5%以內,其次是5%-10%、15%-20%,部分可高達30%-35%之間。2024年二季度,平均本金回收率爲9%,在近兩年中僅次於2023年二季度水平。從項目數量分佈看,大部分位於5%-10%的區間,其次是15%-20%,最高可達到25%-30%的區間。

受資產質量、逾期時間等因素影響,批量個人業務平均折扣率及平均本金回收率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逾期時間越久,批量個人業務平均折扣率及平均本金回收率越低。數據顯示,當逾期時間超過2年,平均本金回收率會低於9%的平均水平;逾期時間超過3年,平均折扣率會低於4.1%的平均水平。

貸款類型方面,個人消費貸、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類貸款的平均折扣率及平均本金回收率依次下降,分別爲4.8%、10.1%;3.6%、7.8%;1.8%、5.7%。從受讓意向上看,個人消費貸無論項目規模如何,均有意向受讓方。但信用卡透支類資產似乎更受歡迎,在除2億-4億外的各個項目規模區間意向受讓方最多,總計也是最多的。

“沒有賣不了的包,只有賣不了的價格。”一位做不良資產處置業務的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個貸不良資產包只要價格夠低,盡調後如果有利可圖,還是有人願意買,當然也和受讓方的資產處置觀念和資產處置能力有關。一般來說,個人經營類貸款的處置難度更高,清償率比較低。

還有銀行不良處置業務負責人表示,信用類的不良資產包賣1折或1折以下很常見。”一位股份行相關業務經理稱,“現在一些信用貸都是線上審覈放款,沒有抵押物、沒有保證人,一些逾期貸款到清收後期時,你會發現你的手段確實不多了,可能連找到借款人都很困難。也有國有大行相關業務人士稱,出讓方的話語權高低確實看標的,但他經手的不良資產包目前沒有折價規律,空殼債權也可能有人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