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CBDC跨境貿易結算 SWIFT醞釀發起全球央行數字貨幣互聯平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隨着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貿易結算方面的應用“初見成效”,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正努力搭建央行數字貨幣互聯平臺。

3月26日凌晨,(SWIFT)公佈了央行數字貨幣互聯解決方案的第二階段沙盒測試成果。

SWIFT創新主管Nick Kerigan表示,這項沙盒測試歷時6個月,吸引全球數十家央行、大型商業銀行、結算平臺開展一系列測試,德國、法國、新加坡央行,以及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花旗、渣打、CLS集團等國際金融機構紛紛參與其中。這也是迄今爲止有關央行數字貨幣和數字貨幣資產的最大規模全球合作。

據悉,這次沙盒測試還顯示,即便不同國家/地區的央行數字貨幣建立在不同的區塊鏈等基礎技術框架,但也能放在同一個互聯平臺共同使用。與此同時,央行數字貨幣還能用於高度複雜的外匯/貿易支付,並有可能通過實現自動化進一步降低流程成本。

記者獲悉,SWIFT之所以加快搭建央行數字貨幣互聯平臺,一個主要原因是部分國家已通過央行數字貨幣開展跨境貿易結算並形成相應的技術標準與操作規則,若SWIFT不迎頭趕上,很可能在央行數字貨幣跨境貿易結算環節“失去”相應的話語權。

1月底,阿聯酋與中國共同啓動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平臺(下稱貨幣橋平臺),並直接與中國銀行開展價值5000萬迪拉姆的首筆數字迪拉姆跨境支付交易,這是貨幣橋平臺自2022年完成一期試點後,首次進行實時支付。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駐阿聯酋的分支機構也利用貨幣橋平臺,成功完成阿聯酋境內首筆數字人民幣跨境匯款交易。

多位金融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貨幣橋平臺所搭建的央行數字貨幣跨境貿易收付結算操作機制與運作原則,正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青睞。

早在3年前,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泰國及阿聯酋央行宣佈聯合發起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Multi-CBDC Bridge),旨在探索利用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CBDC)提升跨境支付效率。

具體而言,貨幣橋平臺是基於分佈式賬本技術(DLT)建立的多邊跨境支付平臺,所有參與者使用一個同步、實時更新的賬本。多國央行可以在這個平臺發行各自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並進行央行數字貨幣的兌換。但企業不直接加入平臺,而是通過委託平臺上的商業銀行,基於真實跨境貿易背景完成央行數字貨幣的跨境支付。

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相關央行共同設定了央行數字貨幣跨境支付領域的“無損”、“合規”與“互通”三大原則。

所謂“無損原則”,是央行數字貨幣應當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健康發展和金融的穩定,一國的數字貨幣不應該損害其他央行的貨幣主權和貨幣政策獨立性。

合規原則,是指央行數字貨幣應當遵守各國關於外匯管理、資本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符合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方面的監管要求,做到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匹配。

互通原則,主要是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充分複用現有基礎設施,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以實現不同法定數字貨幣系統間,以及其與傳統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間的互聯互通。

“如今,無損、合規與互通三大原則,也成爲衆多國家開展央行數字貨幣跨境貿易收付結算的重要操作準則。在這種情況下,SWIFT的央行數字貨幣互聯平臺如何遵循上述三大操作原則,頗受市場關注。”一位加密數字資產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此外,令不少國家央行頗感興趣的,是SWIFT的央行數字貨幣互聯平臺能否顯著降低跨境貿易支付交易成本。

記者獲悉,根據貨幣橋平臺的真實交易經驗,數字貨幣的跨境支付交易成本可以降低至少50%。究其原因,相比現有的跨境支付體系需要通過一家或多家代理銀行,導致支付鏈路長且費用高,基於貨幣橋平臺的央行數字貨幣跨境支付模式,令銀行可以在無損、合規的情況下大幅提升跨境貿易資金收付效率。

“由於不同國家地區的央行數字貨幣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標準與使用協議,如何有效整合衆多國家的不同央行數字貨幣技術與標準,對SWIFT又是一大挑戰。”這位加密數字資產業內人士直言。當前貨幣橋平臺的參與者相對較少,令其技術、標準與使用協議的磨合難度相對較低,但SWIFT一口氣雲集數十家央行與大型商業銀行進行沙盒測試,其央行數字貨幣互聯所涉及的不同CBDC技術、標準與協議整合難度更大。

SWIFT對此直言,由於存在不同的技術、標準和央行數字貨幣使用協議,衆多央行正在探索自己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與其他形式的代幣化資產,由此的確存在“碎片化”的風險。

面對如此多的挑戰,SWIFT仍對央行數字貨幣互聯平臺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Nick Kerigan認爲,SWIFT正在考慮在未來12-24個月期間,將這個互聯平臺從試驗階段轉向實踐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