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保險公司將停售3.0%增額終身壽險

中新經緯6月13日電 (李自曼)13日,中新經緯從業內獲悉,部分保險公司將於6月30日正式停售3.0%的增額終身壽險,並將於7月1日上市預定利率2.75%的增額終身壽險。

自2023年以來,增額終身壽險的預定利率持續下降。

去年3月,監管部門就保險公司產品利率、投資收益、負債承保等問題進行研討、座談。去年4月下旬,監管部門陸續召集相關保險公司開會,主要針對壽險公司調整新開發產品的定價利率,控制利差損。根據監管窗口指導,從去年8月1日起,理財類保險當中,普通型產品定價利率不高於3%;分紅險產品定價利率不高於2.5%;萬能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不高於2%。監管指導下,保險公司紛紛進行新老產品切換。

定價利率代表着保險公司給保單持有者的回報水平,其高低決定了保險公司負債成本的高低。預定利率指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爲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

對於消費者來說,產品的定價利率就是指預定利率,預定利率並非產品的實際收益率。預定利率與產品價格掛鉤,假設市場情況、保險公司投資方向不變、投資收益不變的情況下,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越高,消費者繳納的保險保費越少。

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對中新經緯表示,表面上看,利差損是由於壽險產品預定利率高,而其資金投資收益率低導致的,但本質上還是因爲壽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問題,即資產與負債不匹配。金融行業所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就是利率風險所導致的資產與負債不匹配所引發的利差損風險。

利差損風險是指保險資金投資運用收益率低於有效保險合同的平均預定利率而造成的虧損,也就是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不能覆蓋資金成本。利差損風險可能影響保險公司的現金流和償付能力,進一步導致保險公司運營難以爲繼,損害保險公司和投保人的利益。

“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又要降了,但相比銀行理財的降息頻率,保險已經算穩的了”“鎖定3%,趨勢必降,鎖定即所得”“做好規劃,守住底線”……中新經緯注意到,保險新開發產品定價利率調整的消息傳出後,多家保險公司代理人在微信朋友圈進行營銷,再現“炒停售”苗頭。

“炒停售”是監管明令禁止的行爲。原保監會下發的《人身保險銷售誤導行爲認定指引》明確規定,不得有以保險產品即將停售爲由進行宣傳銷售,實際並未停售等欺騙行爲。根據原保監會發布的《人身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不得以停止使用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進行宣傳和銷售誤導。

楊澤雲表示,預定利率是影響保險費率釐定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預定利率下降雖然會使保險費率有上調的壓力,但並不一定會導致保險費率上漲。常見的人壽保險產品,如定期壽險、兩全保險、終身壽險、年金保險等,保障功能和儲蓄功能各不相同。是否購買保險產品除了考慮價格因素,更主要考慮自身是否有保障需求或者儲蓄需求。利率敏感型保險產品更多是儲蓄型較強的保險產品。他建議,投保儲蓄型保險產品一定要注意投保順序,在滿足自身保障性需求後再投保儲蓄型保險產品。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