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唱歌、不蹦迪,年輕人沉迷在酒吧聽課
坐在這間酒吧的吧檯旁邊,好像身處兩個世界的交界處。一邊是講課的老師,讓人夢迴大學課堂;另一邊是調酒師不斷搖晃的雪克杯,刷拉拉地強調這裡是酒吧。文 | 王瀟 田雲墨筱編輯 | Yang運營 | 虎鯨兩個世界的交界昏暗的燈光下,兩塊超大的顯示屏上顯示着PPT課件,一位老師手持話筒,站在中間,[圖文:wuhan.maogejj.com]正在認真講解的內容是——《西遊記》的精神底色與文化符號。這個場景,放在任何一個大學校園或者書店,都毫不令人意外。但真實情況是,它出現在一間酒吧裡,還不是偶然一次,而是作爲長期系列活動的其中之一。這樣的酒吧在互聯網上被稱爲學術酒吧,他們邀請行業精英或者大學教授,在酒吧裡演講自己的研究課題,再和大家一起進行討論。這個形式在國外並不新鮮,國內大概從今年6月份開始流行起來,如今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成爲年輕人休閒活動的一種新選擇。學術和酒吧,天然就帶着某種衝突感,一個需要嚴謹清醒,一個追求任性迷醉。當兩者結合到一起時,卻能夠達成一種莫名其妙的平衡。回到那個講《西遊記》的酒吧。目之所及,所有卡座都坐滿了,縫隙、過道處也都站滿了人。{出處:wuhan.001hc.com}▲ 學術酒吧在講《西遊記》。圖 / 每日人物攝妝容精緻的女生,眼睛上是亮亮的閃片,穿着吊帶配長靴,是社交平臺上流行的廢土風、甜酷風穿搭,感覺下一秒就可以直接去蹦迪,此刻卻端坐在吧檯,伸長脖子穿越人羣也要和老師對視。許多人桌上都放着高腳杯,偶爾啜飲一口酒,但眼神卻沒有絲毫迷離【來源:wuhan.xiangrugou.com】,反倒清醒地看着屏幕,還會順着老師的話點點頭。明明不是正式上課,但對於坐在前排的人來說,玩手機似乎也帶上了一層“偷感”——要特意把手機拿到桌下{出處:wuhan.666bike.com},半弓着身子看一眼。擡頭前,還要環顧四周,對上其他人的目光時,表情會閃過一絲被抓包的尷尬。有時,“偷感”似乎也帶來了更多不可名狀的愉悅感。正對着老師的第二排,坐着一個在北大讀博的女生,從網上刷到學術酒吧的活動,和朋友一起來體驗。每次要和朋友聊天時,她似乎都要做一番心理鬥爭,要麼提前捂住嘴,要麼事先低下頭。每次動作時,朋友也會立刻心領神會地靠過來,就像上學時的交頭接耳。兩個人可能也覺得,在酒吧還要“偷着”聊天的經歷很有趣,說着說着便笑起來,可笑也得收着,嘴巴閉緊,“哈哈”變成氣流從鼻子裡發出,變成了“哼哼”。緊接着,兩人目光相對,這種極具偷感的憋笑聲又會引發新一輪的笑聲。活動開始前,主辦方發了一張紙,專門用來記筆記。李婉瑩是認真利用這張紙的人,聽到有意思的觀點,她都會趴在桌上記下來,還會把老師的PPT拍下來存在手機裡。▲ 主辦方發的筆記紙。圖 / 受訪者提供李婉瑩也是在網上刷到的學術酒吧的活動,剛好她在準備出國留學,申請的專業是傳播學,看到是人文社科的相關話題,就和朋友一起來了。每一個課堂裡,有認真聽課的好學生,自然也有走神的人,比如同樣身處其中的我。我對《西遊記》並不感興趣,幾番強迫自己打起精神,可在老師平緩的語調,和各種專業名詞的“攻擊”下,思緒總是忍不住“神遊”起來[圖文:wuhan.malasang.net],甚至在我意識過來後,已經連打了好幾個哈欠。我坐在吧檯旁邊,好像身處兩個世界的交界處,一邊是講課的老師,讓我夢迴大學課堂,另一邊是調酒師不斷搖晃的雪克杯,刷拉拉地強調這裡是酒吧。▲ 一邊是“課堂”,一邊是吧檯。圖 / 受訪者提供那些原本在酒吧自然而然發生的事,反倒生出了某種恥感。一對情侶坐在前排的沙發卡座,男生幾番猶豫,試探地把手落在女生的腰間,卻被女生一把彈開,說了句“聽課”。男生尷尬地撫了撫自己的後腦勺,顯得有些慌亂。講座結束後,一般都有提問環節,但時間有限,照顧不到每個人。於是等着加老師微信,或者要PPT課件的人,就會排起長隊。很難說,其中哪些是真心討教,哪些又只是湊熱鬧。我看見一個本來要走的男生,被朋友拉住排隊,他先是下意識地說了句“有什麼用”,但過了一會兒,似乎怕被落下一般,默默排到朋友身後,“還是加一個吧”。趙遠城在一家互聯網大廠做算法工作。原本閒暇時,他也會和朋友一起去酒吧裡放鬆【來源:wuhan.yzsnet.com】,但大多數時候,並不會關注身邊的人,“旁邊的人都是模糊的”。但在酒吧聽講座的時候,他會不自覺地觀察起旁邊的人,周圍的人好像一下變得立體起來,有人揹着北大的帆布包,“應該是剛從學校出來”,還有人穿着襯衫,踩着皮鞋,“像是做金融的”。一場講座一般會持續兩個小時,活動結束後,酒吧又變成了原本的樣子。歌曲換成了柔情的放克舞曲,有對情侶窩進窗邊的座位裡,空氣似乎又重新染上了些迷離,邊界感也漸漸變得模糊。學術救酒吧?家寧是一個北京的學術酒吧活動組織者。他從社交平臺上看到了上海學術酒吧的火爆,當即就想,“這事應該我來幹”。他去年研究生畢業,本想直接讀博,可是申請的導師都得排隊,索性GAP一年來等排隊。讀研時,家寧就經常參加讀書會,每次結束後,同學們聊到興致正高時,都會轉戰酒吧繼續討論。學術酒吧的形式對家寧來說,就是學校讀書會的“社會版”。他會和各個有意向的酒吧談合作,酒吧出場地,他來策劃講座主題和聯繫主講人。北京五道口附近的酒吧老闆劉宇宙就是他的合作者之一。劉宇宙的本職工作是遊戲文案策劃,他的朋友在五道口有一套房子,便琢磨着拿來做點生意,開家店面。劉宇宙猶豫了好幾年,原本打算開家書店,可這幾年,眼看着附近的三聯書店、參差書店都搬走了,“開了就得倒”。想了幾種實體生意,劉宇宙決定搞一家日咖夜酒的酒吧。去年,酒吧開業了,劉宇宙平時工作不忙時,也會來店裡看看。他發現,顧客的點單金額在變得越來越低,很少有開一百多塊的單了,如今都點幾十塊的酒,“(酒)最好是便宜點,品質還不錯,能喝上好一會兒”。來的人也發生了變化。{出處:wuhan.hxgjzx.com}去年時,來的還大多都是談戀愛的小情侶,到了今年,顧客都端坐在桌前,擺個電腦或幾本書學習,“明顯自習的變多了”。▲ 在劉宇宙的酒吧裡自習的人。圖 / 受訪者提供在最開始進行店面裝修時,劉宇宙就打算和各種文化活動合作,在他的設想裡,人們可以來這裡坐一坐,店裡的配飾、音樂都能自由選擇、隨意調配,陌生人也能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圖文:wuhan.steelvilla.net]。【來源:wuhan.yujia369.com】後來,劉宇宙和家寧合作辦了幾次學術講座。每次的講座,連過道處都擠滿了人。講座本身不收入場費,來的人自由點單。劉宇宙大致算了算,酒吧的流水比之前提高了30%左右。家寧的社交媒體也漸漸火起來,{出處:wuhan.purcow.com}每次活動之前,他都會事先發布帖子,第一場活動就收穫了幾百人的關注,緊接着,粉絲量很快跳到了一千人、幾千人。三個月的時間,賬號已經從零變成了五千多人。社羣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隨着活動被拉入微信羣,“現在已經加到七個羣了,都滿了”。同樣從上海學術酒吧的火爆中,看到商機的人還有西安的向前。向前有個朋友在上海開了一家學術類的酒吧,定期辦活動講科技相關的話題,試圖通過這種形式聚集一些同圈層的人,結果剛一開業就爆滿,向前心想:既然上海能成,那這事在西安也能成。今年6月,向前的酒吧開業了。一開始,他就把學術講座列爲最重要的一項活動。他原以爲,來參加的人是主要來放鬆,順便聽講座的,可沒想到,將近80%的人都會認真聽講,甚至有20%的人還會認真記筆記,“這叫微醺學習法”。從結果來看,學術酒吧的概念確實奏效了。向前的店選在一個體育館附近,這裡並不是酒吧一條街,位置還有點偏,平時幾乎沒有自然人流量。可學術酒吧的活動一推出就爆滿,幾乎每一場,“都超出了接待能力”。▲ 向前的酒吧舉辦的學術講座。圖 / 受訪者提供和北京不同的是,參加向前酒吧的講座是收費的,門票68元,其中包含一杯酒水。由於太火爆,這兩個月,酒吧的活動越來越多,幾乎每個工作日都有一場,算下來,“一個月的營業額在10萬元到13萬元之間”。對向前來說,學術講座的成本很少。只有第一場的時候,是他邀請了朋友來做主講人。此後的每一場,都是學者主動報名,不需要任何費用。有時候報名的學者多了,還得排隊找檔期。向前對比了酒吧一條街裡生意最好的酒吧,每天營業到凌晨四五點,一個月的營業額也只有二十多萬元,[圖文:wuhan.sh-hyfs.com]但向前的酒吧,幾乎每天十一點多就關門了,營業額已經有了追平的勢頭。選擇學術酒吧,也是向前深思熟慮後的結果。今年2月份時,向前產生了經營一家日咖夜酒的想法。從2月份到5月份,他調研了107家咖啡廳,每進一家咖啡廳,就會和老闆聊起近兩年的生意情況。最後的結論是,幾乎所有實體咖啡廳和酒吧的生意都很差。有一個在商場裡的咖啡廳,商場招商時,租金給了很大的優惠,“幾乎沒要錢”,可即便如此,盈利依然很少,老闆直接給出數字:一年賣出七萬杯咖啡,才能賺到十萬元。假如租金再花錢,一年連十萬都不到了,而這家店還是那個商圈營收最好的一家。還有一家開在景區裡的咖啡廳,對於人流量普遍下降的街面來說,景區的人流量算是恢復最快,也最穩定的,可即便如此,一年也只能剩下十萬元出頭,“生意都不太好”。但學術酒吧,想要一直維持火爆,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23線上酒類消費趨勢報告》顯示,18-35歲的年輕人對居家自飲與日常配餐飲用等場景需求明顯,比例達到了60.2%和45.2%。喝酒,在家或者餐廳都可以,爲什麼一定要去酒館?在中國,95%的酒吧都是獨立開店,沒有連鎖經營,很難總結出可複製的商業模式。2021年,“小酒館第一股”海倫司在港股上市,讓不少投資人看到了酒館賽道的希望。但如今3年過去,海倫司的開店數量放緩,業績也在不斷下滑中。這幾年,最出圈的連鎖酒吧要屬跳海酒館,從2019年到現在,全國已經開出二十多家門店。靠全年不停的活動和精細化的社羣運營,跳海被稱爲都市打工人的“精神收容所”。可以看出,年輕人去酒館,喝酒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收穫共鳴和情緒價值。▲ 跳海酒館店內。圖 / 跳海酒館但對於學術酒吧來說,給予情緒價值的並不是酒吧本身,而是講座的話題和主講人。這意味着,酒吧要有能力一直吸引到合適的主講人,才能維持相應的客流量。對家寧來說,最頭疼的是什麼樣的選題適合放在酒吧裡講。既要有新意,還要符合大衆的興趣點,更重要的是找到適合的學者。每次,他會先提前定好要講的大類,比如文學、哲學,再從大類別下一點點細分。比如講文學,如果四大名著講得太多,就可以試試《金瓶梅》;講哲學,可以更側重玄學的部分,請人來講《周易》。伸向酒吧的獲得感爲了確定講座的主題,向前會在自己的顧客羣裡發佈徵集意見,心理、文學、職場等分了幾大類,每個類別裡還有細分的主題,但每次投票,冠軍幾乎都是心理相關的話題。向前平時在大學裡上課,工作很忙,晚上時他纔會躲進操作檯,一邊調酒、做咖啡,一邊放空。他聽到客人聊天,內容大多記不住,但最多的詞一定是“太累了,太捲了”。酒吧原本應該是放鬆和享受的場景,但來的人還是試圖“學點什麼”,來對抗工作和生活中的搖擺和不安定。周雨霏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上海的一家出版社。身邊一直圍繞着裁員的新聞,入職後一直在一些基礎工作裡打轉的她,時常擔心自己會被AI取代,於是,她開始主動往自己身上攬活兒,申請額外的工作。可結果,兩週後,老闆依然優化了她,“思維太活躍,不適合這裡”。兩個月前,周雨霏找到了新工作,之前被優化的經歷,讓她的安全感更加稀薄,也更珍惜手頭的工作。工作以外,她幾乎所有的休閒活動都帶點學習的功效。看孟京輝的戲劇,或者運營自己的社交媒體,再去參加幾次學術酒吧,“這種能學到東西的感覺真的特別好,輸入帶給我一種安定感。”▲ 在酒吧放鬆學習。圖 / 受訪者提供學術酒吧,用酒吧放鬆的氛圍,對衝了一部分學術講座的嚴肅,恰好切中了當下年輕人“卷又卷不過,躺還躺不平”的心態。很長一段時間裡,“卷”幾乎融進了趙遠城的血液裡。從讀書到工作,他的生活都在被“向上攀登”的思想牽着走。只不過,大學時是在學校聽講座,參加競賽卷績點;工作後是在網上看公開課,學習職場晉升法則,團隊溝通技巧。兩年前,好像彈簧伸到最大限度失去彈性一般,在大廠工作的趙遠城突然迷茫了起來,“如果卷是爲了未來生活更好,那多遠的未來纔算未來”。外部環境也在發生變化。互聯網泡沫開始破滅,打開新聞,都是裁員、股票下跌。上班時,隔幾天就能聽到同事的人員變動:有人辭職回老家,還有人離職考公務員。不論是內心的聲音還是環境的變化,似乎都指向一個方向:卷不再有意義。趙遠城開始有意地給自己的生活踩剎車,但也不能一點不學。每一個大廠人都頭頂着“35歲危機”,但從實際情況看,危機會從35歲一點點逐級向前傳導,到34歲再到33歲......最終,每個年齡段都會有焦慮,要想擺脫,就只能學習。於是,對趙遠城來說,學術酒吧就是最完美的場景,既能學習,又能放鬆,“一個活動把兩件事都幹了”。如果是在書店或者咖啡廳,【來源:wuhan.yundgw.com】趙遠城會覺得自己依然在“被動學習”,可是在酒吧,更鬆弛的氛圍裡,增加了“想不聽就可以不聽”的自由。講座變成了一個陌生人分享一個有趣的話題,學習從被動變爲了主動。從各個學術酒吧的選題也能看出,並沒有人是爲了搞懂一個深刻的學術課題而來。向前的酒吧裡,講金融投資,也講童年創傷,《黑神話:悟空》上線後,還緊跟熱點推出了《漫談〈黑神話:悟空〉取景地與古代藝術》。更多的,是給大家提供了共同的話題,能夠在一個聚集的空間裡進行討論。酒吧本身就帶有極強的社交屬性,更學術的話題,無形中提高了交流的門檻,方便更多的人找到思想上的共鳴。▲ 在酒吧交流的年輕人。圖 / 受訪者提供工作後,李婉瑩發現身邊似乎很少有人能聊一些社會議題或者公共話題,也很難就一個問題深入討論。參加學術酒吧時,她時常有種回到校園,參加讀書會的感覺。她記得去聽《金瓶梅》的講座時,老師和聽衆都會就性愛發表觀點,她發現,“人們真的可以不帶一點凝視地討論性”。趙遠城也意識到自己對於思想共鳴的需求越來越高。他的工作很忙,總是加班到很晚,幾乎90%都是工作社交,需要一些額外的思想碰撞來讓自己喘口氣。參加學術酒吧也是他找尋思想共鳴的方式。每次活動前,他都會篩選話題,碰到喜歡的纔會去。這樣一來,在場的人都是對同一話題感興趣,並且在這個話題上有所思考的。這也讓趙遠城在工作不斷擠壓的間隙找到了一種存在感,“這種思想的共鳴彷彿是充電”。但這也是一種很弱的社交連接,活動散場,各自散去,短暫充電後,趙遠城還是要重新鑽進工作裡。▲ 學術酒吧的書架。圖 / 受訪者提供(文中講述者均爲化名)文章爲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