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角色」受限! 跨國女力國際論壇 找回重返職場信心

論壇當天,陳若玲分享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替學員們設計的課程,對於學員產生哪些價值和影響。記者邱書昱/攝影

「2024 SDGs與女力國際論壇」於5月4日在犇亞商務暨會議中心舉辦,主辦方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陳若玲表示,論壇邀集多國專家學者分享女性職涯發展碰到的挑戰和機會,以國際的他山之石,促成臺灣政府、企業及大衆參考,盼陪伴女性找回自己的力量、重返職場尋找人生的使命感。

「女性職涯發展上,應該是以全程人生角度來看,而非媽媽、女性照顧者『角色』,人生還有很多可能性。」陳若玲說。心理諮商背景、曾任跨國企業人資高階主管的她,看見不少職業女性爲了家庭犧牲,即便嘗試二度就業,但競爭條件、環境,甚至自信心受挫而受阻。

於是陳若玲在2019年創立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打造有系統、紮實地課程,替這羣企圖迴歸工作職場的家庭婦女們妝點,找回她們原有的特色和力量。她說,「我以前在HR(人力資源)訓練主管怎麼選人才,現在回過頭,運用協助社會女性增加競爭力。」

國際接軌一直是埋在陳若玲心中,特別想知道亞太國家在女性職涯又做了些什麼?她說,如今四年能量積累、學員間的雙向學習看見社會問題,水到渠成,今年論壇首度跨足亞太區,將聯合國的SDGs永續目標融入,怎麼讓中斷職場的女性有受專業教育機會、減少不平等,因而促成了國際論壇。

她介紹與國際與談講者,像是來自澳洲、亞太地區生涯發展學會長林佑甄,透過研究的「視覺引導於職涯敘事療法」來提供面試者焦慮的求職者解方。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勞動力教育與發展部助理教授尹炯畯,針對職業發展提出的「希望行動理論」協助個人瞭解自己選擇職業範疇,鼓勵去設想具體的未來並採取行動。

另外,陳若玲介紹一位與自身背景相似的新加坡心理治療師和輔導員協會顧問陳素茵,來分享新加坡的經驗,並提供「重返職場三部曲」,並善用「勞逸平衡項目表Dos and Don'ts」,管理好自己工作和生活。來自日本的C-mind有限責任公司執行長長谷川能扶子利用日本政府鼓勵婦女就業資源,如何串接民間、個人連結的服務。

借鏡了亞太各國,回到臺灣本土的資源,邀請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組科長黃靜宜,以及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長田秀蘭分享如何協助二度就業女性,並且將研究領域套用在生涯發展與意義建構,提出一套理論模型。

論壇中,陳若玲也會向外界分享,利用「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分析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替學員們設計的每週一天、共計四天,讓女性重返職場時做準備的課程,去探討投入資金、資源,對於利害關係人產生哪些價值和影響。

畢生心力一頭栽進了協助女性重返職場的志願,陳若玲更盼望能改變企業乃至整體社會,她引用研究報告直言,公司聘用女性,會讓業績增加,爲什麼?因爲女性不同思維模式、柔軟的溝通模式,這都是善用女性的優點。

「2024 SDGs與女力國際論壇」於5月4日上午9點到下午4點,在臺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二段99號二樓的犇亞商務暨會議中心舉辦,實體論壇之外,當天也有同步網路直播平臺「聯合案內所」(https://www.facebook.com/udn.info?mibextid=ZbWKwL)收看。

陳若玲希望不僅是改變二度就業婦女,也是改變企業甚至是整體社會對女性就業的環境。記者邱書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