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裡收藏的“不正經”文物,別笑,它們確實是老祖宗做出來的
我國作爲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着悠久的發展歷程,放眼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每一時期都有着璀璨奪目的文化藝術成就,如商周時期發展成熟的青銅器,還有宋朝達到鼎盛水平的瓷器等。
而隨着歲月流逝,滄海桑田,曾經鼎盛的王朝也不知更新換代了多少次,往昔的文明也都隨着世事的變遷掩埋地下,到了現當代和平新時期,爲研究古史,有關學者和研究人員攻堅克難,孜孜不倦地堅持着考古挖掘。
一些承載歷史重量的老物件兒便這樣穿梭千百年重見天日,這些頗具研究價值的遺物和遺蹟便是今人口中所稱的文物,是我國乃至全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這些被收入藏館的文物中,有的氣勢恢宏,盡顯強國風範,有的或莊嚴肅穆或柔美靜好,這些觀感是我們對於文物的普遍印象。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文物外形似乎不那麼“正經”,使人觀之忍俊不禁,甚至令觀者懷疑:這真是出自老祖宗之手嗎?
馬踏飛燕,正側觀感各異
宋詩有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看待同一件事物時,所處的位置和角度不同,那麼所獲取的觀感也不盡相同,而對我國國寶級文物“馬踏飛燕”的鑑賞便是如此。
馬踏飛燕是來自我國東漢時期的一件青銅器,又名銅奔馬,於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爲甘肅省博物館所藏的鎮館之寶。
而關於這件文物,無論是官方宣傳,還是搜索引擎,所收錄的圖片清一色都是它側面矯健奔馳的樣子,彰顯了我們勇往直前的偉大民族氣質。
那麼這件文物的其他角度又是什麼樣子呢?這一直是吸引遊客不遠萬里前去一覽真容的動力。
而當真正一睹其他角度的樣子後,便能理解除側面外其他角度不常見到的原因了。
原來,與側面表現奔馬疾馳的動態相比,馬踏飛燕的正面在奔馬昂首嘶鳴的豪邁中,莫名帶着一絲詼諧。
在當今互聯網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略歪的馬頭和半張的馬嘴都很容易被網友拿去做成表情包玩梗。
這般神態與一些動漫中將馬兒擬人化的角色形象也很貼合,像在哼哼唧唧哭訴牙疼,奔跑全景更有騰雲駕霧之象。
使人初看不知所謂,細看啞然失笑,愈看愈覺滑稽,還是側面奔騰之態,則更能展現漢朝的強盛與漢人英武昂揚的精神面貌。
緊張社恐的大眼萌獸
如果是上面馬踏飛燕,僅僅是某些角度看上去不似傳統概念中文物莊重之態,而是顯得有些不太正經,那麼以下這幾個則是360度無死角地“不正經”,堪稱文物界的“顯眼包”。
在古建薈萃的文物大省山西,有這樣一件來自明代造型獨特的文物,它原爲古建築的一個構件,後在修繕殘損時被收錄,現今被保藏於介休博物館。
此物名作黃琉璃脊獸,憑藉特殊的琉璃材質和我國古代高超的工匠技藝,通身呈透亮的金黃色,面部表情則不同於往常建築構件守護獸的威武霸氣,反而是一臉呆萌。
只見小獸雙眉蹙起,眉眼下耷,睜着大大圓圓的眼睛作出一臉人畜無害的無辜狀,像極了家養萌寵在幹壞事後,朝主人露出求原諒的可憐相,也像是愛社恐的小夥伴面對陌生社交環境的緊張模樣,可謂是萌化一衆看客的心。
但實際上,這個小傢伙可是大有來頭,它是我國古代高規格建築屋脊上的十大神獸之一,相傳它們各有神通,在傳統風水學中講究端坐檐角守家鎮宅之用。
這隻黃琉璃脊獸爲排末三位的“獬豸”,是個明善惡、辨是非智勇公正的“直辯獸”,還有懂人言知人性的高智慧屬性,一般以怒目圓睜的外表形象成爲國家司法權威的象徵,古往今來一直通用,如此威儀屬實與這個黃琉璃脊獸形成最強反差萌。
大笑搞怪哈哈獅
與上一個獅狀脊獸類似“不正經”的,還有一個來自福建泉州博物館的風獅,只不過不同於黃琉璃脊獸的萌態,象徵着福建民俗的風獅爺更顯喜慶。
這組風獅爺一組兩隻,全名金門風獅爺大門陶燈座,雖在閩南文化中是起到鎮宅闢災之效,但不同於傳統意義上威風霸氣的驅邪石獅形象,這一對小獅子都張大嘴巴像在“哈哈大笑”。
同時眼睛也非傳統炯炯有神起震懾作用的銅鈴大眼,而是一雙綠豆小眼,搭配豬鼻大嘴,有種荒誕詼諧之感。
癟嘴縮脖,訴說穿越千年的委屈
正所謂: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
同樣作爲同爲文物大省,陝西接連出土的文物數不勝數,其中有一個來自漢代的彩繪陶俑,它的形態十分別致。
這個陶俑整體上呈現站姿狀態,但並非端正直立,而是佝僂着身體,縮着脖子,腦袋歪向一側。
面部表情更是極其栩栩如生,嘴巴癟着,兩側嘴角和眉梢都呈都向下走勢,雙眼微閉,儼然就是一副受了天大的委屈的樣子,像極了受上司批評後情緒無處釋放的憋屈打工人形象。
按照現在網路流行的趣味玩法,做成表情包就是“嗚嗚,別罵了,快哭了”的意思,可憐巴巴又萌蠢外形令人一看便忍不住發笑。
搖擺靈動的彩陶舞俑
在科學技術的研究上後,人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攀高峰,在藝術設計上亦是如此,許多現今生活中常見的設計構思都能在古物中找到相通之處。
正如這個常見於舉辦節慶活動時立於商場門前的氣球人偶,它曼妙靈動的身姿與我國漢唐時期出土的舞俑很是相似,氣球玩偶設計師當時的創作靈感也許正是來自於此也未可知。
這個舞俑雙臂呈M型彎曲波浪狀,身體則凹成一個S形,極盡線條美感,與往常豎直站立的俑大不相同。
我國是一個發展歷史悠久且民族文化豐富多樣的國家,各民族各地區在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積攢的文物形態各異,風格多樣。
無論是廣義上“正經”還是“不正經”的文物,都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值得後人持續投入保護和研究。
在衆多出自古人先輩能工巧匠之手的文物當中,具有詼諧外觀的那些在彰顯時代文化之餘,若還能博君一笑,那麼這何嘗不是老祖宗的又一大智慧的集中表現呢?
參考資料:
中國知網《搞笑考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