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過剩產能論」 陸駐日大使:14億人口大國沒那麼多錢搞補貼

中國大陸駐日本大使吳江浩撰文宣傳大陸新能源產業發展,強調沒有所謂的產能過剩。(資料照/大陸駐日使館)

國際間近來批評「中國輸出過剩產能」,對此,中國大陸駐日本大使吳江浩撰文宣傳大陸新能源產業發展,強調沒有所謂的產能過剩,並稱大陸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源於市場競爭形成的比較優勢;「中國是14億人口的大國,產業門類齊全,各行業都在快速發展,我們沒有那麼多錢來搞補貼」。

據大陸駐日本大使館微信公衆號消息,吳江浩6日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題爲〈中日開展新能源產業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署名文章稱,中國近年大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改革,2023年工業產能利用率平均爲75%左右,這與美國約爲78%的產能利用率相差無幾。

「中國新能源產業沒有『產能過剩』」,文章強調,中國新能源汽車主要供給國內市場,並未大規模對外輸出。2023年總體汽車外銷比僅爲15.9%,大大低於德國和日本的75.6%和51.6%。近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量較快,但遠未到一些人所稱「席捲全球」的程度。

文章指出,中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源於市場競爭形成的比較優勢。本國超大規模市場、完整的產業體系、企業對研發創新的巨大投入以及企業家的不懈奮鬥精神,造就了今天的中國光伏產業和汽車工業。「中國是14億人口的大國,產業門類齊全,各行業都在快速發展,我們沒有那麼多錢來搞補貼」。中國對國內市場新能源汽車的購置補貼已經在2022年底結束。

文章批評,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的指責是雙重標準,並指以「產能過剩」名義限制進口實爲貿易保護主義。文章認爲,「產能」問題終究是市場問題,而中國人開了幾十年外國車,現在國產汽車產業剛有起色,就遭受各種無理指責,這是不公平的。

文章強調,中日開展新能源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中日兩國產業鏈、供應鏈緊密相聯。近年來,節能環保成爲兩國經貿合作最重要領域之一,一些日本企業紛紛與中國企業開展合作。希望中日兩國企業抓住全球綠色轉型機遇,共同增強市場競爭力,爲全球綠色低碳和永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