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擴產“資金飢渴” 盛新鋰能“週期低谷”謀劃港股IPO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

即便是重點項目建設步入收尾,盛新鋰能對資金的渴求卻未有緩解。

近期,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H股IPO的相關議案,後續發行股票種類、發行方式和發行規模等更多細節將在9月9日的股東大會上審議。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香港股市雖然有所反彈,但當前17670點的恆生指數依舊處於相對低位,先一步港股上市的贛鋒鋰業、天齊鋰業股價不斷走低,最新A/H股溢價率更是分別達到1.73倍、1.46倍。

疊加行業正處於“週期谷底”,盛新鋰能在港股上市很難獲得較高估值,目前節點上市顯然“性價比”不高。爲啥仍在此時衝擊港股?

對此,公司給出的官方說法是,“爲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拓寬國際融資渠道,提升國際品牌形象和綜合競爭力。”

不過,事實上,促使其奔赴港股的主因,或是其資金“飢渴”。

雖然前兩年行業高峰期獲利豐厚,但盛新鋰能因爲啓動大規模擴產,資本開支強度更大。相關數據顯示,近三年其投資活動現金流淨額,始終大於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今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淨額4.12億元,而投資活動現金流入金額達到了-20.28億元。

而2021年以來,盛新鋰能啓動的兩次定增合計融資近30億元,資金投向全部爲補充流動資金或償還債務。

併購、擴產強週期

2020年下半年鋰價見底,此後在高毛利率的驅動下,行業步入鋰鹽端的擴產期和鋰礦資產的併購活躍期。

原本就有鋰鹽業務的盛新鋰能,自然不例外。

就公司主營業務和產能來看,2020年盛新鋰能以子公司致遠鋰業的4萬噸鋰鹽項目爲主,同年末公司啓動另一子公司遂寧盛新的3萬噸產能建設。

而到今年6月末,上述遂寧盛新3萬噸產能建設完畢,並新增盛新科技0.5萬噸鋰鹽產能,以及印尼盛拓的6萬噸鋰鹽產能。

至此,上市公司已建成的鋰鹽產能達到13.7萬噸,以及少部分金屬鋰產能。

鋰鹽端擴產的同時,盛新鋰能在資源的佈局也是一路加碼。2020年,公司礦端資源僅有控股孫公司奧依諾礦業下的業隆溝鋰礦、太陽河口鋰礦採礦權。

截至半年報發佈時,盛新鋰能通過持續投資、併購等形式,新增木絨礦山52.2%權益,以及津巴布韋薩比星礦山總計40個稀有金屬礦塊的採礦權證、阿根廷SDLA鹽湖項目的獨立運營權。

併購、擴產強週期之下,盛新鋰能過去三年資產規模迅速翻倍增長。

歷史數據顯示,2020年末公司固定資產總計9.9億元,到今年6月末時已經增加至40.15億元,這其中還沒包括未轉固的38.18億元在建工程,同期上市公司資產總額也由48億元增加至218.78億元。

收購資源需要錢,收購完成後的產線建設或改擴建還需要錢,資產規模的快速增長伴隨着持續的高強度資本開支。

根據定期報告,2021年至2023年,盛新鋰能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別爲-3.15億元、-28.2億元、-52.54億元,今年上半年爲-20.28億元。

而即便是盈利最豐厚的2022年,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尚不過17.33億元。今年上半年,受到鋰價低迷的影響,公司營收下降45.8%、淨利潤下降130.58%,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降至4.12億元。

於是,盛新鋰能近幾年進行了密集的股權融資,一次比一次金額高。

2020年盛新鋰能定增融資6.6億元,資金用途爲“業隆溝鋰輝石礦採選尾工程項目,補充上市公司流動資金”;2021年定增融資9.5億元,資金用途爲“補充流動資金”;2022年再次融資20億元,資金用途爲“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債務”。

2023年,盛新鋰能未做股權直接融資,因爲當時正處於發行GDR並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階段,該筆計劃融資23億元,投向包括了上述印尼盛拓6萬噸產能,和阿根廷SDLA氯化鋰技改項目等。

不過,整體進度可能不及預期。在去年GDR發行獲得附條件批准後,公司鮮有提及此事。“公司GDR項目在推進中,後續如有重要進展,公司將根據相關規定及時進行披露。”盛新鋰能今年4月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

直至近期,公司再次對外釋放了謀求港股IPO的消息,對資金的渴求程度可見一斑。

可比公司的價值錨

2018年上一輪行業週期底部,天齊鋰業曾經因爲港股市場低迷、批文過期等原因,H股上市計劃一度擱置。

不過,此次上市盛新鋰能似乎並無這些顧慮。

由於上半年“鋰業雙雄”全部虧損,目前難以使用每股收益等指標來觀察港股的估值情況,只能從淨資產角度進行比較。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天齊鋰業、贛鋒鋰業每股淨資產分別爲30.9港元、24.07港元。截至9月2日收盤,天齊鋰業H股最新價爲18.76港元、贛鋒鋰業16.12港元,年內跌幅分別達到54.07%和42.45%。

同期,盛新鋰能的淨資產指標更低,上半年爲13.55元(約14.86港元),如果公司選擇H股上市也很難獲得更好表現。

換個維度對比,A股市場溢價率更高,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的A股也是長期高於H股。比如贛鋒鋰業,自2018年實現“A+H”上市後,其A/H溢價率最高達到2.6倍,目前依舊維持在1.76倍左右。

在鋰行業、港股市場均處於低位,無法給予高估值、股票賣不上價格的市場裡,盛新鋰能又爲何要推進H股上市?

這一方面可能與當前A股市場的融資節奏有關,另一方面或許公司認爲此時上市融資的重要性更高一些。

盛新鋰能給出的官方說法是,“爲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拓寬國際融資渠道,提升國際品牌形象和綜合競爭力……”

目前,港股上市也只是通過董事會審議,後續尚需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方能執行,“將充分考慮現有股東的利益和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情況,在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內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本次發行並上市。”

至於盛新鋰能提及的全球化戰略、國際品牌形象等方面,確實是符合當前新能源產業鏈出海的方向。

在前幾年上下游企業的“抱團”過程中,多家鋰鹽企業與上游電池龍頭達成合作,比如寧德時代與天華新能共同投資的天宜鋰業,中創新航與天齊鋰業H股上市時互相“站臺”形成的交叉持股關係。

與盛新鋰能最爲密切的就是比亞迪,後者此前通過定增的方式成爲前者重要戰略投資者。截至今年6月末,比亞迪持有盛新鋰能5.06%的股份,爲上市公司第三大流通股股東。

比較上半年國內與歐洲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數據,也可以看出明顯歐洲市場的滲透率更低,後續增速和空間也可能更大。

當然,此次公司港股IPO還只是初始階段,後續能否成行依舊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