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在市場傳播力強!醫曝比一般「高出34倍」:環境利於生存

士林夜市早市人潮採買擁擠。(圖/記者楊詩益攝)

記者施怡妏/綜合報導

全國升三級警戒後,全民皆改爲「低度活動」,許多人三餐都在家中解決,下廚的人也越來越多,各縣市也紛紛傳出市場人潮壅擠的消息,被視爲防疫破口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指出,傳統菜市場就是新冠病毒的窩,且研究證實,病毒經傳統菜市場傳播給人的機率,會比一般高出2-34倍。

黃軒醫師在臉書發文香港2006年做了研究,病原體通常會在生鮮蔬果,或海鮮肉類,這些潛在的病原體偶爾會傳播給人類,病原體的基因也會持續在菜市場存在,透過人類,家蓄,海鮮,一些活體生物體內,共同相互傳播,但大部分病原體,都被迫斷線傳播,少數病原體像是病毒,會通過基因重組機制,在有利新環境下,做出適應環境壓力

醫師指出,冠狀病毒 (CoVs) 中的重組,有其獨特的複製和突變的機制,導致演化出帶有較高的傳染性或致病性的病毒,會稱這些新的病原體爲變種病毒,或變異病毒,「傳統市場通常過度擁擠,人類與人類,人類和動物之間相互反覆接觸下,在這些有利條件下,病原體易撲向人類傳播」。

醫師指出,日本研究顯示,「COVID19經傳統市場傳播給人的機率,會比一般高出2-34倍,傳播力是很強的」,很多無症狀的人不知道自己染疫了,依然每天到市場買菜,因此傳染給更多人;另外一項研究則指出,由於80%的人感染後都是輕症和無症狀,只有4%的病人會去尋找醫療服務,導致更難發現病毒的存在。

板橋華江黃昏市場,下班時間涌進大批採買食材婆媽。(圖/記者湯興漢攝)

從確診者的足跡來看,很多案例都是在傳統市場被傳染,爲了避免傳統市場羣聚造成防疫破口,基隆桃園新竹、臺中、桃園相繼宣佈,依身份證尾數進行分流管制,各縣市首長也提醒民衆,一次買足一週所需的食材,買完就走,不要聊天或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