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停電!桃園「開發天然氣」 中研院:颱風一來就壞了

桃園觀塘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計劃環團中研院直批「擋不住颱風」。(圖/翻攝連署網站,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815大停電之後,「電」怎麼樣纔會夠用,成了重大議題,臺電也加緊在桃園觀塘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計劃,但環團痛批會傷害生長7千年、只剩1/4的大潭藻礁,中研院士廖運範帶頭呼籲「連這都守不住,實在對不起臺灣」,而且這個地點只要颱風一來,很容易「斷氣」,到時候一樣會停電。

中研院表示,以今年7月的海棠颱風爲例,EC模式預測(7/30)清晨地面風速及浪高,可以看出桃園觀塘的風速達到每秒14公尺,而研究指出,風速只要超過每秒12公尺就不適合船隻進出裝卸天然氣;目前已興建及規劃中的4個接收站,包含高雄永安臺中港、桃園觀塘及基隆協和都有可能在臺風來時「斷氣」,觀塘的風速又最大、浪最高,就算想要電也不能這麼「硬來」。

在環保的壓力之下,中油雖然鬆口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有替代方案,但經濟部強調首選仍是桃園觀塘、並未放棄,替代方案臺北港也只是在評估中,而且當地臺北港居民也反對興建,不可能放棄觀塘;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就領着環保團體發起連署,目前有5462人, 包含臺大東海、成大、中興大學等30所學校教授

另外,港口興建會造成突堤效應,讓漂沙淤積、破壞當地生態,當年「白海豚會轉彎」的名言就是因爲突堤效應產生;中研院特生中心劉靜榆博士觀察6年,保育類動物白鷺、遍地的牡蠣都幾乎不見,連兇猛酋婦蟹、達氏短槳蟹這兩種藻礁區最常見、較耐污的大型蟹類也減少,臺電只回答「現在可以用工程設計彌補缺陷」,讓她怒批「可以解決的話,爲何每年得投下上億元的消波塊?」

環團跟中研院呼籲,桃園藻礁是「世界級自然遺產」,臺灣不用再去拚命,本土就有許多珍貴的資源、重要的科學證據,應該迅速將目前僅存、白玉連接大潭到新屋這段7公里、250公頃健康的藻礁,公告爲國家級的自然遺產;不只要停止開發觀塘工業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計劃,還要整合學界力量,展開「藻礁學」的各項研究。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