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太多」讓癌友壓力山大 實際陪伴比安慰更重要

心理腫瘤學基金會今舉辦「愛.述說」圖文徵件比賽頒獎典禮暨「癌友心情釋壓狀況調查」結果發表會。圖/心理腫瘤學基金會提供

抗癌的過程除了疾病治療外,心裡照顧也是重要議題。心理腫瘤學基金會今舉辦「癌友心情釋壓狀況調查」結果發表會。根據調查,被告罹癌當下心情多爲悲傷、恐懼、焦慮;心理腫瘤學基金會董事長、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資醫師方俊凱表示,調查發現比起話語,多數癌友希望的是靜靜陪伴或是直接陪伴出門走走。

心理腫瘤學基金會今舉辦圖文徵件頒獎典禮,以及公佈「癌友及照顧者心情釋壓狀況調查」。調查顯示,癌症患者本人被宣告確診癌事實多爲悲傷、恐懼及焦慮;而抗癌過程中,治療、成效、和花費爲主要壓力來源。心情不好時,有高達4成癌友希望獨處爲主偶爾有人陪,也有4成希望以聊天分享。

調查中也詢問癌友「最會造成壓力的一句話」,答案採取開放式回答,經過分類以「忽視當事人當下狀態」爲多,常見話語如如「不要想太多」、「沒事的」、「放鬆心情就好了」;或是「激勵」類如,「很快就會好的」、「沒問題的」。調查顯示,癌友期待的關心是真誠傾聽、如常陪伴、被接受當下的狀態,不切實際的安慰或過分正能量的鼓勵,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方俊凱說,調查發現比起不適當的話語,多數癌友希望的是靜靜陪伴或是直接陪伴出門走走、參加活動。雖然癌症治療比較往年已經進步不少,但聽到「不要緊」等話題仍讓癌友感到壓力;身旁親友若想表達關心,可以在患者狀況較好的時候,約出來吃飯,讓癌友在聊天過程中自己分享,以鼓勵患者自己講爲主。

方俊凱表示,此次調查中顯示,有近半民衆面對痛苦或壓力時,希望自己一個人面對,選擇不講可以避免他人出現不合理反應或是再一次受傷。另外,調查也發現癌症治療時有個管師、醫院端等資源關切,但是治療結束、較穩定時,支持資源比較不足,未來社區端的資源加強協助。

「愛.述說」圖文比賽得獎的「醫療組」冠軍爲一名精神科醫師作品,主題爲「病情告知的觸身球」。該醫師分享,自己曾經用醫師身份參加「罹癌告知」的工作坊,但幾年後當自己以病友身分得知爸爸罹癌時,感受更加深刻。當時爸爸被告知罹癌的方式,對他們而言並不是那麼理想,讓爸爸受到很大的衝擊,因此更瞭解不管什麼疾病都應該謹慎告知病患。

罹癌對病人仍是很有衝擊性,方俊凱說,應該等病人及患者情緒到位、有些心理準備,而在疾病告知的過程中,應該避免過度表達事實,而忽略當下患者感受。

心理腫瘤學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表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比起話語安慰,多數癌友希望的是靜靜陪伴或是直接陪伴出門走走。圖/心理腫瘤學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