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吸能量棒”真能提神醒腦?

□ 本報實習記者 王紫茜

“上課前‘吸’一口,寫作業時‘吸’一口,特別有精神,班裡好多同學都在用。”近期,一種名爲“鼻吸能量棒”的商品在多地學生羣體中流行。隨着這種“醒腦神器”進入校園,兒童用品安全問題再度引發熱議。

“鼻吸能量棒”究竟爲何能激發起學生的購買慾望?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鼻吸能量棒”進入校園

記者看到,“鼻吸能量棒”外形類似充電插頭,顏色亮麗,上方有兩根塑料吸管,鼻子湊近後可聞到西瓜、檸檬、青提、薄荷等各種氣味。從產品介紹來看,其成分主要有植物精油、薄荷腦、冰片、樟腦等。目前,電商平臺上的多家店鋪正售賣此類商品,價格集中在幾元至幾十元之間,包裝及宣傳圖上打着“一聞解困,甦醒你的能量”“快速提神醒腦”“越困越有效”等字樣,且部分產品的月銷量已達上萬件,甚至居於店鋪銷量榜榜首。

從衆多消費者的反饋來看,“鼻吸能量棒”有提神效果,其中就有消費者表示,“用了之後馬上精神”。據此前媒體報道,在部分地區有小學生甚至帶着“鼻吸能量棒”來到超市,要求老闆進貨。

由此不難看出,“鼻吸能量棒”已在學生羣體中廣泛傳開。對此,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鼻吸能量棒’之所以能‘風靡’校園,是因爲學生對新奇有趣的物品有好奇心,而且年輕消費者的風險評估和自控能力普遍較弱,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引導。”

所含成分對兒童存在安全隱患

記者瞭解到,售賣“鼻吸能量棒”的海報上,往往標明“告別犯困”“一吸提神”,且大部分商家宣稱此類產品配方純淨、使用安全。

那麼,這種“醒腦神器”是否真的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且像商家宣傳的那樣安全無害呢?

“這類‘能量棒’主要成分包括薄荷腦、冰片、植物精油等,短期具有開竅提神的作用,在鼻塞、頭暈的時候用來通氣、醒神不會有明顯副作用。但作爲提神醒腦的工具來長期使用,或將造成多種傷害。” 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尹凱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類產品中所含的冰片、樟腦、薄荷等藥品,長期積累不僅會失去提神的功效,還可能產生皮疹、皮膚過敏等症狀,對呼吸系統、神經系統造成負擔。此外,這類藥物還會產生成癮性,對兒童來講隱患極大。

尹凱認爲,“鼻吸能量棒”的危害不僅在藥品方面,其使用方法也並不合理。市面上大多數“鼻吸能量棒”的設計都需要進入鼻腔,兒童鼻腔、呼吸道黏膜屏障保護功能發育尚未完全,入鼻後有可能損傷鼻腔、鼻竇。“不僅如此,如果孩子們在學校裡交替使用,還可能會造成細菌傳播。”

山東省濟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表示,對於“鼻吸能量棒”宣傳中“提神醒腦”的功能需要注意,“如果是藥品,學校附近的小商店是不可以售賣的。不是藥品的話,不能標識此類型的功能,而食品類的產品,包括保健品是不能有治療功效的,屬於違法行爲。”

多方協同守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現如今,隨着未成年人商品市場規模日益擴大,競爭格局日趨激烈。不少商家爲實現短期獲利,一味“鑽空子”、打“擦邊球”,導致未成年人用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

爲了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認爲,“首先,有關部門可以加強市場監管,禁止或限制商家出售‘鼻吸能量棒’等類似產品。同時,對市場上現有的產品進行嚴格檢查,確保其成分安全、質量合格。其次,社交平臺上存在大量帶有誘導性質的短視頻,這些視頻可能會誤導學生購買和使用‘鼻吸能量棒’。社交平臺應完善審查機制,及時下架違規視頻。此外,學校不僅應加強健康宣傳和科普,讓學生了解產品成分、效果和潛在風險,提高學生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還需要和家長共同關注學生的消費行爲,教育他們要學會理性消費,避免盲目跟風。”

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保護法規定,生產、銷售用於未成年人的食品、藥品、玩具、用具和遊戲遊藝設備、遊樂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有業內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針對未成年人市場銷售的產品,法律對安全性有着較高的要求。未來,政府可以出臺更加嚴格的規定,明確產品的成分、使用範圍,對違規行爲進行嚴厲打擊。”

“總之,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通過限制出售、下架短視頻、加強健康教育和宣傳、完善法律法規等措施,爲學生創造一個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袁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