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中國最新調研報告:71%的中國CEO對未來三年中國經濟增長抱有信心

畢馬威中國11月6日發佈《2024年中國首席執行官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呈現了2024年4月至2024年8月期間全球與中國的兩輪調研成果,提供了1325名全球企業管理者(其中125名來自中國)以及本土擴展調研的114名中國企業管理者對於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的深度見解。報告提出,很多企業家認爲中國經濟短期在結構轉型階段增長有所放緩,但企業家對中長期發展依然抱有信心,將積極把握產業變革所帶來的發展機遇。

調查結果顯示,45%的受訪中國首席執行官(CEO)對一年內經濟增長前景抱有信心,另外有13%的受訪CEO對增長前景信心相對不足。與此同時,全球環境複雜多變,風險挑戰不斷增多,本次受訪的中國CEO對全球經濟預期同樣偏弱,對未來一年全球經濟有信心的佔比僅爲32%,低於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水平。

在此背景下,絕大多數CEO認爲,企業當前的運營策略是生存模式,而非發展模式。不過,儘管當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很多行業在特殊時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部分行業的企業管理者對營收增速預期偏向樂觀。

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表示:“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家認爲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的關鍵階段,週期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所帶來的陣痛正在釋放。但從中長期來看,企業家們對中國未來3—5年的經濟增長前景仍抱有信心。”

儘管短期中國經濟面臨一定的風險挑戰,但伴隨經濟新動能加快培育,CEO們對中長期經濟增長預期向好。71%的中國CEO對未來三年中國經濟增長抱有信心。與此同時,伴隨全球陸續進入降息週期,各國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制約趨於減輕,中國CEO對中長期全球經濟增長信心也明顯提升。對中長期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也反映在CEO們對企業營收的判斷上,中國CEO對企業未來三年營收預期顯著高於2023年水平,也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報告提到,中國CEO將供應鏈、地緣政治風險、新興技術變遷視作未來三年企業經營面臨的主要挑戰,均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其中,中國CEO對未來供應鏈風險的關注達到2020年以來最高水平。

對此,畢馬威中國客戶與業務發展主管合夥人江立勤表示:“由於供應鏈風險加大,企業在中長期的經營策略選擇中,將更加側重全球化佈局,並進一步將管控生產成本、防止過高溢價作爲首要經營決策。當前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行,企業將部分生產環節遷移至全球其他國家,不僅能夠控制成本,同時也實現企業的海外戰略資源佈局,以便更爲靈活地應對外部風險。”

出海成爲中國企業開拓市場、對衝風險的重要路徑,是勢不可擋的時代風潮。報告顯示,85%的受訪中國企業已有海外業務佈局或對海外市場保持關注。企業成功出海的關鍵一步在於實現本地化經營部署,超過半數的受訪企業傾向於與海外當地承銷代理商合作完成出海——這不僅可以減少直接投資的資金與時間成本以降低風險,還可以藉助其營銷渠道和關係網絡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

新技術的出現和消費者偏好變化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深化。報告顯示,50%的受訪企業計劃在今年追加數字化轉型投入以保持競爭力,而增長業績和提升效率是企業數字化轉型主要關注和發力的方向。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成爲未來1—2年企業數字技術投資的主要領域。畢馬威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蔡偉表示:“人工智能正在被賦予更多自主學習和決策的能力,但是人的決策能力依然不可替代。AI浪潮引發AI專業人才需求激增,推動了崗位職能的重新定義和轉型。當前企業缺乏的不是單一領域的專家,而是具備跨學科知識和能力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對企業人才招聘和人才培養均提出了較大挑戰。企業需要重新部署現有資源,優化培訓和教育計劃,提升員工的AI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