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高危母嬰垂直感染率下降 臺大醫:仍有家長不敢用藥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母嬰垂直感染防治指標爲傳染率≦2%,臺灣已經達標,母嬰垂直傳染率爲1.2%,高風險的E抗原陽性孕婦感染率雖下降,但仍有4.39%。記者林琮恩/攝影
母嬰垂直感染是B肝主要傳播方式之一。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母嬰垂直感染防治指標爲傳染率≦2%,臺灣已經達標,母嬰垂直傳染率爲1.2%,不過,高風險的E抗原陽性孕婦感染率雖下降,仍有4.39%。臺大醫院教學部主任陳慧玲說,母嬰傳染可藉第3孕期投以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風險,但部分孕婦至今仍不瞭解訊息。
「臺灣B肝防治起步早,1984年開始推動B肝高風險族羣接種疫苗,1986年啓動全面接種,即將邁入40週年。」羅一鈞表示,針對高風險的E抗原陽性孕婦,衛福部推動降低母嬰垂直感染策略,對孕婦積極篩檢、治療,對新生兒給予免疫球蛋白注射、後續追蹤,感染率已從2017年的8.3%,降至4.39%,減少約一半,「希望B肝在母嬰感染方面儘早歸零。」
陳慧玲表示,臺灣在2018年開始,孕婦於第三孕期時,若經產前檢測,發現B肝病毒量大於100萬IU/mL時,可使用健保給付的抗病毒藥物,新生兒接種B肝免疫球蛋白與疫苗,也可防止約90至95%B肝母嬰垂直感染;世界衛生組織目標是B肝高病毒量孕婦,9成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目前臺灣療程、給付俱在,希望孕婦多加利用。
臺大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張凱琪說,臨牀上有些母親擔心生產後,抗病毒藥物經哺乳影響新生兒,而不敢服用抗病毒藥物,對此,歐洲、美國醫學會均訂出指引,孕婦若擔心生育後的哺乳安全,可於生產後停藥7天再行哺育母乳,母嬰垂直感染預防關鍵是在第三孕期用藥,生產當下病毒量控制很低,垂直感染機率就會下降,故產後停藥不會影響防治效果。
另,因針筒、橡皮封蓋、外盒有殘膠,疾管署日前驗收17萬劑A肝疫苗未過,影響後續疫苗供應。羅一鈞表示,昨天已驗收15萬劑兒童A肝疫苗,經檢查沒有瑕疵,下週起會向各縣市政府瞭解疫苗需求,預計8月底開始恢復正常供貨,讓兒童可以接種2劑A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