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選書

愛的最後一幕■作者/凱西‧瑞森布克■譯者/周倩如■出版社/寶瓶文化

存在的離開:癌症病房的一千零一夜■作者/林怡芳護理師■出版社/博思智庫

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嗎?■作者/《朝日新聞》「混沌的深淵」採訪組■譯者/郭書妤■出版社/暖暖書屋

馬修在十六歲那年發生的一場交通意外後就躺在那裡,已經八年了。他沒有死,卻跟死了沒有兩樣。醫生說,這是「持續性植物狀態」。作者寫道:「我們早已相信,他已經不是一個活人,只是一具靈魂不在的軀殼。如果不讓馬修死,如果把他丟在那裡,事情一定簡單得多。但我們最後還是做了正確的決定。悲傷是我們爲愛付出的代價。我們必須相信,愛過以後失去,也比從沒愛過,還要好。」

該如何面對比死亡更悲慘的命運降臨在世上最心愛的人身上?凱西用鮮明視角和平實文字說出一個傷心至極的故事。她努力去面對、接受這個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的悲劇,卻毫不煽情,自怨自艾。

這本從照護者角度書寫的自傳體小說,在英國熱銷超過十萬本,《書商雜誌》(The Bookseller)評論它「是本如何迎着悲傷成長,探討愛、人生和兩者之間的故事。」

作者爲擁有10年臨牀經驗的臺大護理師,從出血、急救、抽痰、缺氧、停止呼吸、自動出院……你可能不知道的病房實況,卻是心驚膽顫仍保持專業鎮定的護理師的日常。踏上癌症護理領域已逾十個年頭,她以最暖心的角度撰寫癌症病房的護理血淚,寫下護理前線最真實的病房紀錄。

本書帶領讀者走進癌症病房,直視每個生死瞬間。作者直言:「我們深信病人會選擇在一個喜歡的時辰,選擇在誰的班內離開。或許是你們之前有不錯的情誼,或許是他認爲你技術很好,又或許是他認爲你很溫柔,不會弄痛他,再增添一絲痛苦。」

透過小花護理師的眼睛,觀看癌症與個人之間的關係,每一個小短篇,集結了各自漫長生命的旅程故事。除了從病患身上學習到道別、愛的即時,也反過頭來在自己身上省思生命的意義。這些獨一無二的生命,編織出癌症病房的一千零一個夜晚。

日本《朝日新聞》以約四十人的團隊,一年多的時間走訪全球約三十的國家和地區探討約四十個民主政治實踐案例。

本書序章以日本偶像團體AKB48總選舉爲開頭,舉例說明選舉對於民主的意義何在;在團員人數衆多的AKB48中,誰最有資格站在中央顯眼位置?不論製作人指示誰站在中央,都難以令團員心服,然而利用總選舉的方式讓粉絲決定第一名,反而產生了所謂多數決後的「正統性」,意喻擁有衆多國民的民主國家,人民同樣使用選舉這樣的多數決方式來使國家領導者擁有正統性,並讓所有人民認同。

然而選舉與民意對於民主與國家發展是否有益?如何有益?在全球案例中,也清楚顯示所謂民意與民主指向可以被「操弄」,被金錢操弄、被輿論操弄、被環境操弄或被人性種種操弄。

本書訪問全球著名人物、採訪近年曾經沸騰的各種事件,例如佔領華爾街、歐債危機、韓國大選的新時代社羣策略、加拿大國會大選變天等,以紀實案例呈現當代世人擁護的民主政治的真實面貌,以及民主政治之下的各種怪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