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選書 請讓我安詳、快樂的死《阿信》編劇的終活計劃
大塊文化提供
貓頭鷹出版社提供
八旗文化提供
現年93歲的橋田壽賀子曾寫出《阿信》、《鄰居的草坪》、《冷暖人間》等膾炙人口的名作,擅長描寫家庭、人與人之間複雜的情感糾葛。2013年宣佈打算引退,展開她的「終活計劃」,「我想安樂死」一文在2016年引起日本對安樂死的熱議。
橋田壽賀子說:「在人生最後的這段日子,我只求不給他人帶來困擾。假使無法再打理自己的生活,拉撒得靠幫忙,給他人造成麻煩,我希望在此之前就能先死去。要怎麼死、在什麼時候死,難道這些真的不能自己決定嗎?」
這本書以個人生命經驗、哲學思考、人權角度,倡議安樂死的合法。橋田的終活計劃有三,一是斷舍離,毫不戀棧的丟掉累積九十餘年來不必要的物品。二是人際關係也要處理的乾乾淨淨,橋田打算和葬在愛媛的雙親「相聚」,只把自己和先生的手錶一起埋在文學家墓園。三是如果失智,就讓我去安樂死。
■論休閒
──從閒閒沒事幹到比上班還勞累,啓發消費咖啡、小說、園藝、運動賽事的一段歷史
作者/黎辛斯基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
亞里斯多德說︰「我們工作,是爲了得享休閒。」但亞里斯多德所談的休閒,是一種什麼事都不做的自由,跟我們現在企盼週末從事的休閒,是一樣的嗎?今日所熟悉的「週末」制度,是怎麼出現的呢?
文化評論者黎辛斯基娓娓道來從古羅馬時代、啓蒙時代到今天的「週末」與「休閒」發展史,挖掘「週末」的起源:如何從工業革命時代的工人週一休息,慢慢演變成今日熟悉的週末制度。
除了剖析這個習以爲常的架構,黎辛斯基更重新審視休閒對人產生的深邃影響。拜科技進步之賜,工作需要的技術愈來愈低,原本可以提供的成就感,漸漸必須轉嫁到休閒活動上,所以人們對休閒愈來愈賣力,甚至凌駕工作。究竟,我們是爲了休閒而工作,還是爲了工作而休閒?
■日常的中斷:人類學家眼中的災後報告書
作者/阿潑
出版社/八旗文化
當日常變成無常,探尋生命存在的意義成了斷垣殘壁中最重要的價值。在三場21世紀初最爲人知的天災:南亞大海嘯、四川大地震、311海嘯之後,阿潑帶着自身的921經驗,以記者筆法,兼容人類學家的觀察,書寫災後重建的難處和倖存者們的故事。
災難的發生實際上是破壞而重建的過程。三場天災的發生地分別爲日本、中國與印尼,阿潑以重建的時間長短當作觀察軸心,探索民族性與信仰爲災民日常的改變究竟帶來怎樣的影響。
當日常中斷,修復日常的工作該如何進行?書中也透過記者、科學家、救援志工、公職人員、司機、旅館老闆、校長、農人等既爲災民、亦爲專業人士的對話,呈現有別於官方說法,最真實的災後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