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類鼻疽疫情增!「傳染方式、怎麼預防」QA一次看 颱風後小心
▲國內類鼻疽本土病例已累計37例。(ETtoday資料照/記者賴文萱翻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昨(13)日公佈國內上週新增19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包含3例死亡個案,國內今年類鼻疽本土確定病例已累計37例,更是2006年以來同期最高,不少是發生在凱米颱風後的個案。而爲什麼會感染類鼻疽、有哪些症狀要留意、如何治療,《ETtoday新聞雲》整理相關QA提供參考。
Q:什麼是類鼻疽?
A:根據疾管署資料,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所引起,存在於特定的土壤或水中,許多不同的動物均可能被感染,包括羊、馬、豬、猴、囓齒類、鳥類等,但目前尚未證實這些動物爲重要的傳染來源。
Q:感染類鼻疽的原因?傳染方式有哪些?
A:疾管署說明,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污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爲吸入性感染,颱風過後常爲類鼻疽疫情高峰,但一般情況並不會人傳人。
Q:類鼻疽症狀有哪些?
A:大部分症狀不明顯,常被忽略以爲是感冒,以下臨牀症狀要留意,包括肺炎、急性皮膚化膿與局部淋巴腫大、慢性化膿性類鼻疽、菌血症與敗血症、發燒、胸痛、咳嗽等,若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以適當抗生素治療。從可能的暴露經驗推算至出現臨牀症狀時間,可短至2天,或長達數月、數年,第9天爲發病高峰期。
Q:哪些人是高風險?
A:疾管署表示,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皆屬高風險族羣,重症機率較高。另外,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到75%,國內統計近五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爲4.5%。
Q:臺灣曾有類鼻疽病例嗎?
A:根據疾管署官網資料,臺灣類鼻疽病例大部分都是散發性的個案,首例病例是1982年到菲律賓,不幸溺水而遭受感染的個案,1996到1998年共有6例報告病例。另外,從1996至2000年大醫院收集到臺灣15例類鼻疽病例,其中11例爲本土病例。
Q:如何預防類鼻疽?
A:疾管署提醒,身體虛弱抵抗力差者,包括糖尿病及外傷者,應避免赤足於污泥土或污水中。若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人,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時,應儘快清洗乾淨,或使用鞋套或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於溼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