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能源政策考驗知識份子風骨(陳立誠)

中央研究院4日起一連4天舉行第34次院士會議,蔡英文總統(右)應邀在開幕時致詞時,她表示爲了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政府在2030年前將投入9000億元以推動轉型計劃,而中研院配合投入研究,目前在地熱、海洋能及太陽能等方面已有初步成果,圖左爲中研院長廖俊智。(季志翔攝)

自從蔡總統宣佈2050年浄零碳排目標要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後,全國各界是一片贊同頌揚之聲。一般民衆與環保團體也就罷了,個人驚懼者爲臺灣學術界領袖也同聲附和。

近日中央研究院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兩院院長都大力鼓吹於2050年達到浄零碳排。中研院爲臺灣最高學術機構,工研院爲臺灣國家實驗室,兩院在臺灣都極受敬重,對臺灣社會都有巨大影響力。但拜讀兩位院長意見後,個人不敢苟同,併爲兩位院長深感不值。

中研院廖院長在演講時提出五個減碳技術:綠電裂解天然氣制氫、增加太陽能效率、地熱能、黑潮發電及生質碳匯。

工研院劉院長受媒體專訪時表示:1.加州再生能源發展成功,臺灣應學習並加緊能源轉型;2.臺灣應聰明用電,降低夏季尖峰,缺電問題可迎刃而解。

針對兩位院長的高見,個人在「淨零排放五支箭,請教中研院廖院長」與「加州經驗與聰明用電是臺灣能源問題解方嗎?」有全面性的討論,在此不擬重複。本人文章重點在於指出兩位院長提出的技術與方法都遠遠不足以使臺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

不要說淨零排放,即使降低碳排都極爲困難。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定以來,全球各國都信誓旦旦減碳,但25年後的今日,全球碳排爲1997年之兩倍。減碳都做不到,還奢談什麼浄零排放?

國際能源總署(IEA)在2021年出版了一本報告「2050淨零排放———全球能源界之減碳途徑」。該報告主要討論10年後2030年階段性任務。2050年距今不過30年,真要達到淨零排放,未來10年極爲重要,如果2030年目標無法達成,2050年就根本免談。

目前全球仍有8億人無電可用,不能說爲了減碳不管這8億人,所以目標爲2030年這8億人都用上了電,同時預估2030年全球GDP增長40%,但全球能源使用必須降低7%。IEA並不是說這目標可以達成,而是說如果要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這是2030年必須達成的階段性目標。

IEA報告並坦言,2030年之後的減碳技術「目前尚未成熟」。九月份科學人雜誌有篇文章「氣候科學家減碳一廂情願」就痛批妄圖依賴「目前尚未成熟」的減碳技術(如碳捕捉與封存等)達到淨零排放根本就是不負責任。IEA報告說穿了就是暗示2050年淨零目標決無可能達成。

美國學術界對拜登政府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有許多極爲嚴厲的批評。指標性人物爲曾任歐巴馬政府能源部副部長及加州理工學院副校長的名科學家康寧教授(Koonin)與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有氣候經濟學之父之稱的耶魯大學諾德豪斯教授(Nordhaus)。兩位學者分別依科學及經濟數據嚴正指出2050年浄零碳排是癡心妄想。美國質疑此一目標的學者極多,上述兩位較具代表性。

個人最爲詫異者爲中國大陸的學者也對中國政府2060年淨零碳排目標提出質疑。上月兩岸學者在線上召開「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永續論壇」。陸方某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對淨零碳排提出五點嚴厲警告:1. 警惕非系統減碳操作引發的系統性破壞;2. 警惕不切實際的能源轉型可能帶來的能源危機;3. 警惕急功冒進減碳操作引發的經濟剛性破壞;4. 警惕無視雙碳科學性的攤派式減碳;5. 警惕西方利用不對稱的雙碳問題遏制中國發展。

這五項建言真是擲地有聲,真正瞭解能源的專家才能提出如此一針見血的質疑。個人對美國學者質疑政府政策並不詫異。個人詫異者爲民主開放程度遠遜於臺灣的中國,仍有具風骨的知識份子敢說真話,向政府提出諍言。

許多人爲2050年的支票背書是誤以爲30年後空頭支票纔會被揭穿,時間還長得很,並非如此。不論IEA或臺灣政府提出的浄零排放路徑都假設2020年碳排達峰值,之後每10年減碳1/3。但2030年碳排極有可能不降反升,今天爲2050年淨零排放背書人士屆時還好意思厚着臉皮說2030後,每10年減碳1/2以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到時候全球與臺灣人民不都會看穿所謂2050年淨零排放根本不可能達成?現在信誓旦旦爲此空頭支票背書學者將何以自處?不要等30年,少則5年多則8年,牛皮就要吹破。這正是個人爲兩位院長感到不值之處。

個人並不是說暖化不應正視,但一廂情願的粗暴減碳手段絕對不是減碳抗暖正確有效的做法。個人期待國內能源界人士堅持專業知識,維持知識份子風骨,而非一面倒軟骨頭的替當權者背書。女王是否有穿新衣,很快就會被揭穿。何苦賠上學者清譽?(作者爲臺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