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崔雅娟》「是教育還是競爭?」─別讓分數束縛你的青春
國教行動聯盟26日舉行「護囝仔、救臺灣、終結教改之亂」活動,數百位家長及老師們拉着紅布條、舉標語,依序步行到立法院及行政院陳情。(劉宗龍攝)
有句話說,教育是脫貧的最佳途徑,你認同嗎?教育是每一個人這一生中的必經之路,然而你對教育的看法又是如何?是爲自己學習的?是爲了貢獻社會?還是爲了那一張閃亮亮的文憑?我相信許多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經常聽到「考的如何?」「考幾分?」「讀哪間學校?」「有沒有前三名?」,很明顯的透露出臺灣這塊土地的教育文化,仍然是圍繞着文憑主義、競爭風氣。
美國著名的社會學者T.Parsons曾指出學校是在爲社會培養共同的價值與信念,以及適當的工作人才。在求學的道路上,學生必須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夠在社會立足,並受到教師、父母、長輩與同儕的青睞稱讚呢?看看,臺灣有典型的普通班,也有美術資優班、音樂資優班、舞蹈資優班等等,在不同類型的班級裡孩子們期待自己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學業第一名、美術作品特優、音樂氣質最好、舞技高超,每一位學生都想要站在尖端望世界,但是這些稱霸的頭頭永遠都是數一數二的那幾個人。也就代表,只有某幾個學生前途是光明的,是有成就的,是好學生乖小孩。剩下的孩子直接被貼上「你是個魯蛇/失敗者」!
說來很悲哀,但我想這的確是許多人內心深處的感受,總是有個「我不如人」的念頭,時間久了也變成理所當然的觀念。而這些被社會貼上「失敗者」的人就真的是個魯蛇、失敗者嗎?遠在偏鄉缺乏教育資源的學童也是個魯蛇嗎?如果是,對孩子來說真的太不公平了,缺乏資源與分數,就使得孩子的未來被徹底否定。
在21世紀裡,爲什麼我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只在追求「名利」?換一個角度想,你的存在是爲了要有名與利,你的人生需要有名與利才能活嗎?這種觀念,是教育體制下交出來的成績單。爲什麼?
最大的問題出在,從過往至今,我們的大環境文化,都幫孩子灌輸着「比」一字,與他人比較、競爭,勝者就有天使光環。回過頭來問孩子,你的夢想是什麼,孩子回答「老師,我不知道我的夢想是什麼?」「老師,什麼是夢想?」「老師,夢想能做什麼?」「老師,我沒有夢想」。看着我們教育下的產物,身爲一位教師、一位家長,孩子的答案你們滿意嗎?
於1990年代起,臺灣展開一連串的教育改革,其中在1994年4月10日由人本教育基金會所帶領的四一?大遊行活動,引起社會各界廣大回響。並提出四項訴求分別爲: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這四大訴求在現在看來大多已施行,但是「落實小班小校」似乎不是很普及。絕大多數的家長還是傾向送孩子到名校就學,就以2002年新北市某國小新生入學來看,班級數高達18班,一班約35人,這可以看出,我們的社會風氣依然是追尋着升學主義的腳步走。
教育改革推動至今,最明顯的改變大慨是「體罰」這部分,確實從我們父母年代的「少一分打一下」到現今的零體罰。我們可以看見自古以來的教育文化就是以成績爲重,雖然是「零體罰」,但魔高一丈,教學現場實際上有「正向管教」方式來繼續施壓,壓力與痛苦程度並不亞於體罰。舉例說明,生字作業未交,教改前可能打手心,也可能罰寫多幾行;教改後,爲了協助學生少一天的作業學習,直接現場再多練習幾行。更極端的是,偷偷施行的體罰可能也還沒禁絕。以我而言,自己也是教改下的一代,但印象很深在國小時,還是被打了19下。
推行教改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上層改下層沒有動靜,很快地只是流於形式上的改革與口號,影響基層教師最大的因素,其實是每一位學生的原生家庭,家長急切着求孩子的學業成績,詢問老師「作業怎麼如此少?」「怎麼沒考試?」「老師教得不夠深」,但對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一律不管,而法令政策的推動也急着逼迫現職教師去施行。身爲一位基層教師實在左右爲難,真正的改革必須是學校與家長走在同一條路上纔有可能會成功。
2019年的夏天,正式啓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原訂於民國107年實施,因課審會因素經由教育部評估後決定延後一年)。看着許多媒體報導家長們排隊着幫孩子報名「素養班」來補素養,真令人心驚膽戰。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爲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事實上素養只是讓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與生活結合,在面對未來生活的挑戰中能夠產生「學習遷移」的能力。我相信十二年國教的推動,絕對不是要我們看見補教業更蓬勃發展。但,補教業欣欣向榮,竟然是我們看見的第一個「成果」!可見教改之路並非單靠法令推動在一朝一夕下即可見效,應花更多的精神去傾聽基層的聲音。
我不是說文憑絕對不重要,更不能果斷地說分數沒意義,但我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看清楚,「你是誰?」「你想要的是什麼?」選擇了就努力的去做,不要後悔不要抱怨,即使過程中是辛苦的也要堅持,因爲那是你所喜愛的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關韶文有句話「不要羨慕別人花開的早,要努力讓自己花開的好。」現今面對與時俱進的挑戰,要如何不與世界脫軌中保有自我的理想,我想這是年輕人最大的課題。也是教育者(父母、學校、教師、社會、政府)共同要深思的議題。
(作者爲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系研究生、國小教師、大九學堂第一屆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