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索斯全職追趕馬斯克

“如果今天不比昨天多做一點什麼,那麼明天還有什麼意義。”丘吉爾的這句名言,可能是對貝索斯卸任亞馬遜CEO後,轉投太空領域的最好註腳。

北京時間2月3日,零售巨頭亞馬遜宣佈,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將於今年第三季度卸任CEO,接任者定爲開創AWS雲計算業務的安迪·賈西(Andy Jassy),後續貝索斯將擔任亞馬遜董事會的執行主席。

公開信中,貝索斯解釋未來在繼續參與亞馬遜重要項目之外,更多時間將被分配給藍色起源(Blue Origin)太空飛船公司、貝索斯地球基金、《華盛頓郵報》和亞馬遜Day 1基金。

這樣的轉變其實早有端倪。2018年一次媒體採訪中,貝索斯就曾提及,藍色起源是他手頭最重要的工作,沒有之一;2019年7月接受《CBS晚間新聞》採訪,貝索斯再次對主持人重申:“我認爲這(太空事業)對這個星球很重要。我認爲這對後代的活力很重要。這是我非常關心的事情。這是我一生都在思考的問題。”

對太空事業的最早關注,可以追溯到貝索斯的孩童時代。5歲的貝索斯,從電視中見證了美國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和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歷史性一刻,自此開啓他對探索太空的濃厚興趣。

貝索斯

但與大多數憧憬遨遊太空的孩童不一樣的是,貝索斯通過藍色起源,正在一步步將“夢想照進現實”。

比貝索斯小7歲的埃隆·馬斯克,也在爲這一夢想而努力,旗下的Space X,更是成爲藍色起源最大的競爭對手。兩人一個沉穩內斂,一個張揚激進,共同衝向了太空探索的宇宙賽道。

字母榜(ID:wujicaijing)去年11月撰寫的《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較量》一文中曾提到一個細節,這場太空競賽也是彼時的世界首富和第二富之間的較量。不過,隨着過去一年特斯拉股價大漲,馬斯克於1月7日一度超越貝索斯,短暫登頂全球首富,兩人的身價之差從上百億美金縮小到近乎毫釐,太空探索開始成爲兩人之間的一場另類“星球大戰”。

馬斯克此前曾透露了一份宏大計劃:未來10年內,希望建造1000艘星艦,要在2050年前送100萬人移居火星。只不過當下進展稍有不順:北京時間2月3日凌晨2點25分,星艦SN9在試射時發生爆炸,一如前任SN8,又一次上演了計劃外的快速拆解。

貝索斯也爲藍色起源的2021年,排滿了任務:重要的如,新格倫火箭的首次發射。目前藍色起源已經爲新格倫的一級火箭回收改裝了一艘無人回收船,並以貝佐斯的母親傑克琳命名。

藍色起源表示,此方案可以爲回收的火箭提供比Space X的獵鷹火箭更穩定的回收平臺。

此外,任務表中還有爲中標NASA的月球登陸器blue moon完成部分測試工作,迎接2023年的實際登陸;以及推進太空互聯網計劃——柯伊伯項目研發進度。

等到今年三季度,卸下亞馬遜CEO重擔後的貝索斯,就將擁有更充分的精力,推動上述目標任務的逐一達成。正如他著名的“Day 1”理論,不管公司發展到什麼程度,不管取得了多少成就,仍然要把每天當成是第一天。

翻開新篇章的藍色起源,正在爲縮小和Space X的差距而努力;重新開始Day 1的貝索斯,也在競逐太空夢想道路上迎來一次追趕馬斯克的轉折點。

A

做好過渡,託付好亞馬遜,才能免去貝索斯奔向藍色起源新徵程的後顧之憂。

據美國媒體數據統計,貝索斯2020年從亞馬遜股票中減持套現的超100億美元中,大部分都投向了他的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貝索斯的個人財富,成爲推動藍色起源發展的重要經濟基礎。

同時亞馬遜和藍色起源,在業務層面也存在合作。例如“柯伊伯”項目,目前歸屬於亞馬遜而非藍色起源,亞馬遜還是藍色起源發射和佈置通信衛星星座的甲方。

貝索斯需要爲亞馬遜這艘萬億美元巨輪,找到一位足以掌舵且能繼續航行的繼任者,從無到有開闢AWS雲計算業務的賈西,成爲不二人選。剛剛公佈的財報顯示,亞馬遜約52%的運營收入來自AWS,同比增長28%。1997年加入亞馬遜的賈西,成了貝索斯最好的託付人。

辭任亞馬遜CEO消息曝出後,亞馬遜CFO布萊恩·奧爾薩夫斯基週二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講道,“他(貝索斯)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是他個人的決定。在亞馬遜這樣的地方,首席執行官是個包羅萬象的角色,幾乎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情。”

爲了擁有更多精力投身到個人項目或是兒時夢想,大型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往往都會選擇辭去日常公司管理職務,退居幕後。在貝索斯之前,就有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專注慈善事業;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將公司控制權交給“門徒”桑達爾·皮查伊。美股前五大互聯網公司中,僅剩Facebook馬克·扎克伯格還奮戰在一線。

騰出精力的貝索斯,面臨的挑戰可能一點也不比在亞馬遜小。近期NASA的重返月球“阿爾忒彌斯”計劃,爲力爭太空探索的公司增加了新舞臺。2020年4 月,NASA 將價值 5.79 億美元的月球着陸器開發合同授予了藍色起源,另一邊的Space X 也獲得了1.35億美元資金,幫助開發其星際飛船系統。

馬斯克領導的Space X當前佔據了先發優勢,“獵鷹重型”火箭已經開始大量接單。馬斯克更號稱將逐漸把研發資源集中在下一款巨無霸火箭型號“BFR”(Big Falcon Rocket)上,這將是馬斯克用以實現殖民火星夢想的終極武器。

不甘示弱的貝索斯,對外表示將緊隨“新格倫”火箭之後推出能夠正面對抗Space X的“新阿姆斯特朗”火箭。

馬斯克的另一優勢是已爲降低火箭成本深耕多年,而且團隊還在尋找更廉價經濟的材料作爲箭體,例如星艦的箭體從碳纖維更換爲不鏽鋼後,每千克成本就從300美元降低到了5美元。此外,Space X還在自建工廠,意欲實現80-90%配件的自主製造,以減少成本損耗。

貝索斯對藍色起源的更多關注和可預見的更大資源投入,爲縮小與Space X差距迎來轉機。相對兩人龐大的太空遨遊計劃,眼下的太空競賽只不過剛剛開了個頭。

B

貝索斯和馬斯克都堅信人類最後的方向是走出地球,但怎麼走、去向何方,兩人奉行的路線卻大相徑庭:馬斯克的願景是帶着人類移民火星,但貝索斯心中的第一站卻是月球,近期的目標則更多集中在亞軌道領域。

但不管去哪,所有的太空業務都要依賴穩定的低成本運載火箭,它是地球到太空的“新基建”。誰能夠率先實現火箭垂直回收,誰就拔得了太空競賽的頭籌。

爲了給火箭發射鋪平道路,貝索斯和馬斯克率先圍繞卡納維拉爾角39A發射臺展開了明爭暗鬥。這回合較量中,藍色起源敗給了Space X。

出師不利的貝索斯暗暗較勁,決定在火箭回收方面先發制人。2015年11月,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號火箭,首次在運送飛船進入太空之後,平安實現垂直回收着陸。

藍色起源

貝索斯在得克薩斯州西部發射場控制室裡觀看了整個過程,並說道:“這是我人生中最棒的時刻之一,我都熱淚盈眶了。”一貫低調的貝索斯甚至用“馬斯克式”手法進行了慶祝——發佈了人生中的第一條推特“最稀有的野獸,一枚二手火箭。”

馬斯克立刻發推特@貝索斯回敬:“這並不是什麼稀罕事,SpaceX的‘蚱蜢’(Grasshopperd)早就回收6回了。”

雙方還在太空互聯網計劃上明爭暗鬥。2019年4月,亞馬遜發佈了衛星通訊寬帶計劃“柯伊伯”項目,計劃將3236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提供覆蓋全球的衛星通訊網絡。

貝索斯殺入了Space X的腹地。相比Space X每年二三十億美元的火箭發射業務,“星鏈”計劃是馬斯克爲Space X各項太空探索打造的一隻現金奶牛,計劃每年實現盈利300-500億美元。

馬斯克開始指責貝索斯的不良競爭,起因是亞馬遜從Space X“星鏈”項目挖走了多位高管。據CNBC報道,“柯伊伯項目”項目正是由曾在Space X負責“星鏈”部門的拉傑夫·巴蒂亞爾(Rajeev Badyal)來領導的。

雙方在火箭方面的競爭也更顯火藥味兒。去年10月,藍色起源率先實現“一箭七飛”, 搶先Space X一個月刷新了記錄;今年1月20日,Space X靠一枚八手火箭達成“一箭八飛”成就,加速逼近一枚火箭複用十次的目標。

C

早年的貝索斯與馬斯克,都是有着純真太空夢的活潑少年。一路成長,興趣夢想化爲事業信念,時至今日,藍色起源更是升級爲貝索斯優先級最高的事業。

貝索斯從孩童時期就對太空情有獨鍾,他的外祖父曾就職於美國機密武器研發部門“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讓他自幼便得到不少“科技與太空”話題的薰陶。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時,時年5歲的貝索斯在電視上目睹這一切,得到了終生的激勵。讀高中時,貝索斯就曾憑藉一篇有關零重力對家蠅影響的小論文被邀請到NASA參觀;後來在普林斯頓大學求學期間,又跟從物理學家、太空夢想家傑瑞德·歐尼爾學習,還在學生社團“宇宙探索及開發學生聯盟”(SEDS)擔任主席。

貝索斯甚至公開承認,創立亞馬遜賺得商業利潤,某種程度上就是爲了能夠讓少年時的太空夢想繼續前進。

太空科幻領域有兩個知名的鉅作:《星球大戰》與《星際迷航》。前者“更注重善惡之爭”,而後者更強調科技與探索。貝索斯和馬斯克分別癡迷於其一,正好各佔一派。

貝索斯(左)馬斯克(右)

馬斯克給火箭命名爲“獵鷹”(Falcon),以此向《星球大戰》中的“千年隼”(Millennium Falcon)致敬;貝索斯則用《星際迷航》的角色坎帕拉(Kampala)給自己的寵物犬命名。

業務發展上,兩人也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軌跡:馬斯克節奏大開大合,各種All in 和置之死地而後生;貝索斯則十年磨一劍,揮劍即是大招。

相比馬斯克豐富多彩的創業經歷,貝索斯顯得更專注、更保守、更低調。他從華爾街跳槽到硅谷之後即創立了網上書城亞馬遜,在長期主義信念下,將“亞馬遜飛輪”滾了20年,最終發展成爲全世界人民的“淘寶”,積跬步成千裡,也讓他最終於2018年以千億美元身家登頂世界首富。

2000年個人出資創立藍色起源後,貝索斯一直低調運營數年,低調到很長一段時間裡,外界都搞不懂藍色起源究竟在幹什麼。

直到2011年,貝索斯在卡耐基梅隆大學的一次演講中透露藍色起源的目標是壓低太空旅行的成本,並提高技術的安全性,公衆才注意到這家被貝索斯孵化多年的太空商業公司。

不像馬斯克經常對媒體大談特談,性情保守的貝索斯只有成功進行火箭發射之後,纔會把新聞通稿和剪好的視頻片段發給媒體,猶如藍色起源紋章上兩隻探向星辰的烏龜。“慢就是順,順就是快(Slow is smooth and smooth is fast),”這句貝索斯喜歡的格言,揭示了他獨特的經營哲學。

不過,在貝索斯和馬斯克之外,商業航天的其他巨頭們也沒閒着。同樣橫跨多個產業的維珍集團,其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創立的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也在2018年首次完成亞軌道飛行並安全返回。玩家變多,冷清的場子也熱鬧起來。

2004年貝索斯和馬斯克共進晚餐時,火箭發射還是一項極客事業,那時候民營公司能順利發射火箭,一度被外界視爲驚天成就。現在,無論是藍色起源的地球邊緣載人失重旅行、Space X的載人繞月旅行,還是衛星通訊的星鏈、“柯伊伯”項目等,太空領域多了許多產品和服務,市場環境也在更加成熟。

太空探索不再是前景不明的極客事業,而漸漸成爲一項未來可期的可持續經營業務。貝索斯將重心轉向藍色起源,正是基於這樣的時機成熟,“兒時太空夢,正在一步步觸手可及。”

引用

《貝索斯公開信:把更多精力放在藍色起源等業務上 辭任CEO與退休無關》,騰訊科技

《貝索斯今年減持100億美元亞馬遜股票》,新華網

《一文讀懂“藍色起源”:貝索斯的太空豪賭能贏嗎?》,騰訊科技

《貝索斯對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願景》,衛星與網絡

《貝索斯:藍色起源現在是我手頭最重要的工作,沒有之一》,騰訊科技

《下一站 火星:馬斯克、貝佐斯與太空爭奪戰》,【美】克里斯蒂安·達文波特,王文煌

《馬斯克與貝佐斯的太空爭奪戰》,36氪

《榮耀與灰燼:馬斯克和貝索斯的太空往事》,懂財帝

《亞馬遜飛輪運轉之道》,新浪財經

《硅谷鋼鐵俠》,阿什利·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