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協:老年人不要將日常生活費和養老錢用來投資
北京商報訊(記者 藺雨葳)近年來,一些不法機構和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防範意識弱、維權能力低等特點,利用養老投資、藏品投資、以房養老等消費噱頭,編造針對老年羣衆的投資陷阱,侵害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爲此,10月25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提示,老年消費者不要將日常生活和養老必需的錢用來投資。
北京市消協舉例稱,王先生夫妻挑選了一家養老機構。養老機構聲稱可以先交費佔牀位,交得越多入住後享受的折扣越大,兩年後會將提前交的費用全部返還。但二人提前交了十幾萬佔位費後,入住時卻並未享受到應有的折扣服務,且佔位費也遲遲不退。再如,老年消費者劉先生購買了玉器收藏品,收到商品後發現只是普通的工藝品,不具有投資價值。
還有老年人看到某投資廣告稱購買所謂金融產品回報高,便選擇購買,並在初期"看到了"收益,隨後在該機構利益誘惑下繼續投資多筆資金,最終發現收益和本金均無法取出。
此外,隨着以房養老模式的出現,有的不法機構和不法人員瞄準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將高風險理財項目等包裝成安全可靠且能獲取高息的投資項目,誘騙老年人辦理個人房產抵押並將抵押款用於項目投資。機構"爆雷"後,抵押房產被處置變現,老年人不僅拿不到高息,反而陷入無家可歸、揹負鉅債的境地。
爲此,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提醒老年消費者,不要將日常生活和養老必需的錢用來投資。尤其是對於新興的投資產品要仔細斟酌,不要盲目跟風,謹防參與非法集資活動。多與子女商量,確認好投資產品後再進行投資。不輕信理財廣告,不聽信可疑電話和短信。在購買投資產品時,應主動索要發票、收據等消費憑證,保留宣傳和承諾信息、交易記錄、合同訂單等相關證據,以便用於維護自身權益。
老年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個人信息不外泄,做好信息保護,對於身份證、銀行卡號、密碼、手機驗證碼等重要信息,不可隨意提供給他人,以防個人信息被冒用、濫用或非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