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協發消費警示:“特供酒”是假酒

本報記者 封莉

近年來,一些不法生產經營者進行製售“特供”“專供”“內供”黨政機關和軍隊酒品的行爲,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嚴重損害黨政機關和軍隊形象。爲維護市場經營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全國市場監管系統近期開展了“特供酒”清源打鏈專項行動,嚴厲打擊製售“特供酒”違法行爲。爲此,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

一、正確認識“特供酒”本質

“特供酒”是指在酒類商品的標籤、說明書、包裝、廣告、宣傳物品上印刷或宣稱“特供”“專供”“內供”黨政機關和軍隊等類似標識內容。在很多消費者心中,帶有“特供”“專供”“內供”標籤的產品,有着獲取渠道特殊、獨家供應、稀有等特殊屬性,但其實“特供酒”“專供酒”“內供酒”等都屬於違法商品,此類產品往往是將小酒廠、小作坊生產,成本低廉的白酒,經過包裝,進行虛假宣傳而成,市場上流通的“特供酒”均爲假酒,是不法分子擾亂市場秩序的“工具”,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還可能會損傷消費者身體健康。

二、警惕“特供酒”宣傳陷阱

“特供酒”的標識或宣傳往往含有“特供”“專供”“內供”或含有黨政機關和軍隊名稱、代碼等類似內容,如“XX牌內供酒”、“XX機關專用酒”、“XX軍區”等字眼,還可能使用與“特供”“專供”“內供”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詞及其拼音、英文、諧音等形式內容,皆爲不法分子通過包裝和宣傳手段進行炒作,賺取不法利益,屬於違法行爲。

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特供酒”均爲假酒。爲逃避相關部門監管,此類產品一般不會在正規平臺或店鋪售賣,往往會通過社交網絡或線下小商鋪進行銷售。在消費者看來,“專供”“特供”“內供”產品是小範圍或特定人羣才能接觸到的產品,同時不法經營者也會讓消費者誤以爲“特供酒”就是高品質、高檔次的品牌白酒,消費者能夠花小錢體驗到“特殊產品”,既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也滿足分享時的虛榮心。消費者在酒品消費中應杜絕跟風、虛榮的消費意識,保持冷靜客觀的消費心態,從觀念上拒絕“特供酒”,不給不法分子留空子。

四、積極舉報不法行爲

消費者在購買酒類產品時應向商家索取票據,並在發票上記錄下所購酒類的批號或編號,以便在出現問題時有據可查。消費者一旦發現非法宣傳、製售“特供酒”,要堅決抵制並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提供線索,主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