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會晤,中伊俄敦促結束對伊制裁

本報記者 丁雅梔中國、伊朗、俄羅斯副外長14日舉行北京會晤,重點就核及解除制裁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三方發表了聯合聲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介紹,王毅外長會見與會代表團團長,提出中方關於伊朗核問題的五點主張。

這五點主張包括:堅持通過政治外交手段和平解決爭端,反對訴諸武力和非法制裁;堅持權責平衡,統籌核不擴散與和平利用核能目標;堅持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框架爲基礎達成新共識;堅持對話促合作,反對強推聯合國安理會介入;堅持分步對等原則,協商一致尋求共識。

聯合聲明中,三方重申基於相互尊重的政治外交接觸和對話是唯一有效、可行的選項;強調有關方應致力於消除造成當前局勢的根源,摒棄制裁施壓、武力威脅;強調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及其時間框架的重要性,呼籲有關方避免採取升級局勢的行動,共同爲外交努力創造有利氛圍和條件;重申維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作爲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基石的重要性。

“在華盛頓對伊朗核計劃施加了巨大壓力之際,中伊俄在北京舉行的三方會談上呼籲取消對德黑蘭的制裁。”法國國際廣播電臺14日報道稱,2015年,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伊朗承諾限制核計劃,以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制裁。2018年5月,美國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啓和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作爲迴應,伊朗宣佈逐步中止履行協議部分條款。報道稱,特朗普再次執政以來,加大了對伊朗的施壓力度。

2015年達成的協議今年10月到期。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牛新春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美國家可能在10月18日之前啓動所謂“快速恢復(制裁)”機制,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這將使核協議面臨徹底崩潰的風險。他表示,多年來,中國在伊核問題上的立場一直是勸和促談,讓相關各方都不要採取升級局勢的行爲,而是回到談判桌上來。這一次也不例外。中國希望在這一時間節點之前發揮積極作用,在原有核協議框架基礎上解決當前危機,避免因核問題導致中東局勢再次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