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區PM2.5年均濃度連續九年城六區最低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王昊男

“2023年,海淀區PM2.5年均濃度32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67.4%,自2021年以來連續三年穩定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連續九年城六區最低,全年優良天累計277天,相較於2019年,優良天數增加了16天,較2013年增加123天。”日前,記者從海淀區生態環境局獲悉,去年,海淀區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轄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細摳“一微克”,藍天保衛戰加壓推進

穩步開展出租車、輕型貨車等車輛“油換電”工作

據瞭解,海淀區繪製藍天保衛戰“總體作戰圖”,修訂完成區級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完善年度應急減排清單,指導企業細化“一廠一策”減排措施,進一步提升污染天氣下大氣污染物累積“削峰降速”效能。

聚焦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揚塵管控治理、氮氧化物排放減量化等重點領域推進治污精準化,加大“治氣”力度。

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精準化治理,完成重點企業“一廠一策”治理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覈,組織企業實施綠色診斷和綠色化改造。強化印刷、汽修等重點行業全流程管控和集羣治理,推動工業源低揮發性原輔材料替代,加強高值區域溯源整治,通過佈設揮發性有機物手工監測點位、安裝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在線監測設備,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管理,重點區域走航監測無組織排放濃度下降90%。

推進揚塵管控精細化方面,強化施工、道路、裸地“三塵”管控,從嚴管控施工揚塵,實現規模以上工程視頻監管全覆蓋,從細治理裸地揚塵,加快裸地生態治理和樹下植被種植,“揭網見綠”成效顯著。截至11月底,全區降塵量3.9噸/平方公里·月,優於5.0噸/平方公里·月的年度考覈要求。

推進氮氧化物排放減量化方面。穩步開展出租車、輕型貨車等公共領域車輛“油換電”工作,基本建成“社會公用充電設施2公里”“社會公用+單位內部1.3公里”服務半徑的充電網絡,完成60輛叉車電動化改造。削減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加快能源清潔化改造。持續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推進重點大宗貨類“公轉鐵”。

強化科技賦能,提升“治氣”成效

海淀“城市大腦”平臺實時監測轄區“三塵兩氣”

與此同時,海淀區發揮科技創新優勢,開發建設海淀“城市大腦”空氣質量監管場景,賦能科學“治氣”。如,構建“感知網”。依託海淀“城市大腦”平臺,整合遙感影像、大氣微站、定點抓拍等城市細支末梢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接入海量數據,實時監測轄區“三塵兩氣”(工地揚塵、道路揚塵、裸地揚塵、企業廢氣、汽車尾氣),初步構建起一體化感知體系。

用活“識別棋”。運用衛星遙感“天眼”,融合國、市、區三級312個監測點、5套遙感監測黑煙抓拍設備,結合雪亮工程視頻、道路卡口的算法技術,對廢氣、揚塵等污染源開展立體化監測,精準掌控城市“呼吸節奏”。

牽起“溯源線”。根據空氣質量動態展示和超標預警結果,彙集遙感、氣象、污染源臺賬等信息,劃定監測高值區、超標預警點等重點點位,創新應用AI人工智能識別技術,繪出大氣污染圖譜,精準識別污染源。

壓實“處置鏈”。配套開發“海淀空氣寶”app,實時獲取污染數據和問題線索,健全“任務派發-覈查-處理-反饋”全鏈條工作機制,提高靶向治污的精準度和實效性,累計辦理市級線索339條、區級排查問題1497條,均已全面整改到位。

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推動綠色低碳創新與應用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海淀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將以持續改善轄區生態環境質量爲核心,用更高要求、更嚴標準、更實舉措,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美麗海淀建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今年,海淀區高水平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推動綠色低碳創新與應用,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組織開展低碳試點研究,修訂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加快綠色建築、再生能源、低碳試點、“海綿城市”等項目建設,加強碳排放單位履約管理,推進碳排放權交易。

高標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縱深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深化“一微克”行動,大力推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優化產業、能源、交通結構,加快鍋爐“油改電”和低氮深度治理,提升出租、環衛等領域新能源車輛佔比,強化揚塵防控和油煙治理,提升城市環境精細化管控水平。

高效能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注重運用科技手段精準治污,搭建“AI+生態”生態環境監管平臺,打造一套“橫向聯通、縱向貫通、鎖定精準、響應有效”的現代化生態環境“智”理體系。不斷健全全要素監測、監管、監察聯動工作機制,全面推進排污許可“一證式”監管,逐步形成閉環管控、聯動有力的生態環境監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