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北院動工 專家解答世界最大宮殿羣開分號
北京故宮北院開建 專家解答世界最大宮殿羣開分號。(大陸央視)
北京故宮北院開建 專家解答世界最大宮殿羣開分號。(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27日報導,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已有603年曆史,1925年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至今也98年了,很快就要有分院,2022年12月30日,立項籌備已近10年之久的故宮博物院北院區正式動工。專案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西北旺鎮的西玉河村。南側臨水,北面疊山,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距離故宮博物院30多公里,大概需要一個小時車程。專案總負責人指出,目前故宮北院正在加緊建設,爭取用三年時間,在202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100週年時,全面建成。
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故宮博物院北院專案總負責人都海江說,北院區項目不是採用把故宮的古建樣式直接搬去的這種模式,它是現代化博物館,借鑑了故宮一些元素,建成後是一座簡潔、厚重、大氣的博物館。
都海江稱,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建分院是因每年故宮本院展覽文物數量不到1萬件,北院區建成後,每年展覽文物可到2到3萬件。
據瞭解,故宮博物院共有文物186萬3404件,北院建成後,展覽展出條件將得到根本性改善和提升。
都海江說,故宮展出很多文物,像書畫是有季節性,雨季不能展,冬季不能展,夏季也展不了,因書畫對溫度、溼度環境要求更高。有很多絲織、棉質文物等都沒有展出,因爲環境不夠,條件不夠。必須建立現代博物館來展示這180多萬件文物。新博物館建成後有12個展廳,大概35000平方米展廳面積。
都海江表示,故宮博物院承載東西太多,古建築裡面,還有很多(古建)在裡面辦公,還有很多的(古建)變成了庫房,這些都是不安全因素。實際上北院區建設是解決本院安全問題的最大因素,包括文物和古建築安全,參觀觀衆安全,可移動文物安全。
目前,故宮已開放面積約佔總體面積75%,而故宮北院建成,將最大限度騰退故宮內被辦公和文物儲存佔用的古建空間。同時,很多對溫度、溼度、光照等條件要求較高,需要防蟲、防蛀、防氧化,甚至需要放置在特殊氣體內的文物,新建的故宮北院也可以提供更好的儲存條件。
都海江指出:故宮必須要有個現代化庫房,在北院區項目建設裡,庫房建設都充分考慮。並不是說把本院所有文物全部搬到北院去,所以這兩個庫房各自根據環境條件要求,存放不同文物。
故宮文物修復傳統工藝技術門類最全,其中「古書畫裝裱修復技藝」「古書畫人工臨摹複製技藝」,及「中國青銅器傳統修復、複製技藝」均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都海江認爲,應該說這個「文物醫院」還是非常先進,但有兩個問題現在解決不了,一個修復數量還是有限,每年只能修復幾百件文物。第二個很重要的是一些大型文物,無法在這裡(故宮博物院)修復。
文物修復與研究是故宮重要職責之一,北院建成不僅能提供超大空間,還將爲大型文物修復配備相應的吊裝設備,並提供專門通道等特殊保障。此外,對文物修復感興趣的朋友,未來還可以在故宮北院體驗。不僅僅知道文物修完的結果,也讓觀衆看到修復文物過程,來體驗工匠精神,體驗精湛的技藝,比本院更開放。
座標西玉河村 故宮北院選址有何講究?
都海江稱,這是個很特殊的位置,地名叫崔家窯,有三口窯址,是清代的窯址,過去就是給紫禁城造磚、瓦、琉璃構件等,是紫禁城過去重要的原材料生產基地,和海淀區的三山五園相互映襯。
明清時期,紫禁城外也有很多皇室休閒空間。所謂三山五園,指的是香山、玉泉山、萬壽山、暢春園、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和靜怡園,均在北京海淀區範圍內。
相關負責人介紹,故宮北院項目總用地面積11.56公頃,總建築面積10.2萬平方米。整體建築南面臨水,北面疊山,金頂建築形成一條軸線,作爲整個建築體量的中樞,紅牆黃瓦的故宮元素凸顯。北院區擬建成文物展示中心、文物修復中心、文物展廳、文物週轉庫房,及宮廷園藝中心,並將設立國際文物修復平臺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