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圖書館三大主題館開館 提供非遺、古籍、藝術多維文化新場景

6月22日,北京城市圖書館中的非遺文獻館/地方文獻館、古籍文獻館和藝術文獻館三大特色主題館同步開放。此次開放的三座“館中館”均位於“森林書苑”的“書山”之中,隨着“山體”的全面“打開”,將爲市民讀者提供非遺傳承、經典傳習、藝術感知、展覽互動等多維文化體驗新場景。

非遺館:利用文獻可視化技術,一眼千年閱盡北京城

非遺文獻館位於北京城市圖書館一層東南側,這是全國第一家綜合性非遺文獻閱覽空間。該館以“非遺文獻”和“北京地方文獻”爲特色,設計藏書量2萬冊、件,坐席156個。利用文獻可視化技術,結合主題展覽、沉浸閱讀、互動體驗等形式,營造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主題氛圍。該館收錄的非遺文獻覆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各領域、各級別、各地區、各民族,典豐文勝。

據瞭解,今年適逢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十週年、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週年,非遺文獻館特別推出“應運而生,典亮非遺——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展覽結合館藏非遺文獻,以大運河爲線,從口頭傳說、節慶民俗、表演藝術、中醫武術、傳統技藝五個方面深入挖掘京津冀三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共性與個性,彰顯三地地脈相連、水脈相接、人脈相親、文脈相通的深厚歷史底蘊。

北京青年報記者走進展廳,彷彿步入了蜿蜒的河道,京津冀非遺文化精品在“運河”兩岸依次映入眼簾。從武術到鍼灸再到廟會花會燈會,從京劇評劇到河北梆子再到皮影戲,多種藝術形式通過滑軌屏中舞動歡騰,讓觀衆觸手可及。

展覽還特別展示了首都圖書館的戲曲類非遺文獻資源,通過知識關聯技術,將近800幅民國老戲單中的信息互相連接,並重構爲動態視覺表現,讓讀者在知識、藝術與科技的相融中重新閱讀非物質文化遺產。

值得一提的是,該館環繞式設計的“燕都印記”展示區,將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八百七十餘年建都史濃縮在數字長卷中,讀者“一眼千年”閱盡北京城的前世今生。“這是數字化技術結合北京地方文獻館藏,對北京建城史、建都史進行文獻梳理,選取北京歷史上的重要時間節點,從城址變遷、歷史事件、重要人物、城市建設、城市水系等方面,運用可視化手段,交互體驗方式,讓讀者直觀地瞭解北京城市發展變遷史。”非遺館館員李倩邊講解邊點擊電子顯示屏上的“天壇”兩字,隨即跳出一個子菜單,上面是對天壇這一歷史古建築的文字介紹。

藝術館:千餘種外文原版CD可外借,現場開啓一小時黑膠音樂之旅

位於北京城市圖書館東山體二層的藝術文獻館兼具各類藝術形式,融文獻閱覽、展覽展示、藝術體驗、藝術創作、沙龍活動、美育普及於一體,致力於爲讀者提供專業聲音場域和極致視聽體驗,是活化館藏、開展社會美育的公共文化新陣地。

“我們藝術文獻館區別於其它圖書館最大的特點是載體非常豐富,有黑膠唱片、CD、DVD等音像製品,還有藝術理論、美術設計、書法繪畫、音樂舞蹈和影視戲劇等多種藝術門類的中外文圖書及電子書資源。我館現在開架的閱覽資料1萬種以上,這其中開架閱覽的黑膠唱片有1000餘種,另有1000種純外文高品質原版CD。”藝術文獻館負責人唐小璇向北青報記者介紹道,從資源到設備,藝術文獻館主打的就是一個有聲圖書館的概念,兼顧其它藝術種類,活化利用館藏想辦法爲讀者找到藝術閱讀資源,讀者可憑讀者卡借閱藝術館裡的純外文原本CD,一次可借兩盤。

記者留意到,黑膠殿堂是藝術文獻館中的寶藏之地,主展牆展示着1903年至1964年以“北京的旋律”爲主題的72張館藏珍品老唱片。中間位置的十張唱片,是由中國唱片總公司爲慶祝新中國成立十五週年出版的專題系列唱片《北京的旋律》,讀者可通過手機微信掃碼線上聆聽。

此外,讀者還可在線上、線下預約6臺高端黑膠唱機,現場選聽千張現代黑膠。包含中外歌曲、戲曲、器樂曲等多種音樂類型。每天開放3個時段,讀者成功預約後可在此開啓1小時的黑膠音樂之旅。當天下午,家住通州的高女士就在此享受了一個小時的黑膠音樂之旅。她選了一張鄧麗君的黑膠專輯,上面有《漫漫人生路》《何日君再來》《甜蜜蜜》等歌曲。高女士頭戴耳機,坐在躺椅上,閉着眼睛盡情享受着這段音樂時光。“跟家裡聽手機音樂效果完全不一樣,這黑膠專輯裡,鄧麗君的聲音更渾厚些。”高女士說道。

藝術沙龍區域的C位當屬施坦威B211 spirio|r鋼琴及專業擴聲系統,其憑藉自動演奏、記憶音樂家演奏不同版本、百分百還原現場等技能,加持各方藝術家開展豐富的音樂鑑賞活動。多媒體數字區爲音樂發燒友提供248萬餘條數字資源、典藏級音像文獻、高品質發燒碟以及黑膠數字資源、Hi-Res高品質數字資源。

藝術文獻館裡還有一個北京聲音館,通過文化藝術展覽,讓聲音以“看得見”的形式傳播,同時打造了“聲遊北京”首個北京聲音數字資源平臺,獨家上線北京民歌,將北京傳統音樂全新採錄,覆蓋戲曲曲藝、宮廷音樂、歌曲、環境音、新聞音等多種聲音作品,將館藏實體文獻活化,以數字化方式展現北京文化。就在開館當天,廣播裡循環播放着北京童謠《水牛兒》,吸引着不少小朋友駐足聆聽。

古籍館:古籍數據庫資源供讀者閱覽,推出“紙上千年”智慧展陳

從城市圖書館山谷拾級而上,進入古籍文獻館,這是集古籍收藏、閱覽、展示、體驗、閱讀推廣於一體的主題場館。這裡裝飾風格典雅素淨,紙墨之香與樟木書櫃的芳香迎面而來,讀者在此翻閱歷史長卷,可沉浸體驗古韻新生。此次開放的服務空間有歷史文獻閱覽、中華經典傳習所、研討室與白河驛。

歷史文獻閱覽位於古籍文獻館南部,《中華再造善本》《永樂大典》等新印古籍和古籍類工具書、專題圖書以及各類古籍數據庫資源供讀者在館閱覽。閱覽室配置仿明式傢俱營造古人書房景緻,讓讀者切身體會古人讀書雅趣。

中華經典傳習所推出“紙上千年”智慧展陳,以中國古代書籍發展史爲時間軸,從書之源、書之盛、書之藏、書之修等角度,融合傳統展示形式和AR、VR等數字交互方式,全面呈現古籍起源、興盛和收藏的悠久歷史,生動展示古籍修復知識和技藝。中華經典傳習所內還設有傳統文化教室、修復材料展示區、古籍修復體驗區、休閒閱覽區,讀者可參與古籍修復體驗、經典典籍精讀等特色活動。

另據瞭解,“芸林雅集”和“經典傳承”是古籍館的常設品牌活動,不僅帶領讀者多角度沉浸式體驗古籍誕生的歷史進程和以古籍爲核心所衍生出的閱讀文化,還圍繞《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開展專題導讀活動。

對於上述北京城市圖書館三家館中館同時開館這一情況,首都圖書館副館長張娟現場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次特色主題閱覽空間的集中呈現,已經突破了傳統紙質文獻閱讀的形式,而是集主題文獻閱讀、展覽展示和聽書、觀展等多元文化互動於一體的大閱讀模式。這三個館爲北京城市圖書館增添了更多的藝術質感、文化內涵與沉浸體驗,至此,城市圖書館的兩座書山全面打開,讀者可以盡情徜徉在森林書院,享受閱讀的快樂與美好。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傑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娜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