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做市交易業務啓動一年多,券商做市數量呈現“兩極分化”,多家頭部機構“出工不出力”?
近日,又有多家券商公告,擬申請北交所做市業務資格,其中包括西南證券、西部證券等。儘管券商申請北交所做市業務資格的熱情較高,但是在實際展業過程中卻表現出了較大的差異。
去年2月,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正式啓動,不過這一年多時間以來,做市商之間呈現出較爲明顯的兩極分化。目前做市規模排名前列的券商開展做市的北交所公司數量多達40~50家,排名居後的券商開展做市的公司數量只有1~2家,其中不乏多家頭部券商。有業內人士認爲,這樣的顯著差異反映了目前各券商對北交所做市業務的不同態度。
又有多家券商申請北交所做市資格
今年3月30日,西南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公司申請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資格,並在取得監管部門覈准後,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業務規則開展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
西部證券則在今年3月26日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公司申請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並開展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的提案。會議同意公司開展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做市業務,並授權公司經營管理層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風險承受能力、市場情況等相關因素,在股東大會及董事會授權範圍內審慎決定具體業務所投入的自有資金額度及規模。
據媒體報道,目前首創證券、開源證券、財信證券、廣發證券等多家券商已向證監會遞交了北交所做市業務的申請材料。
有分析認爲,近階段申請北交所做市資格的券商不斷增多,與此前北交所做市商門檻下調有較大的關聯。
去年9月1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從投資端、交易端、企業端、中介端、產品端等各方面推出一攬子改革創新舉措。其中,證監會下調了北交所做市交易資格的門檻,即對申請北交所做市商資格的券商,在科創板做市商條件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有關資本實力和分類評價要求,淨資本由100億元調整至50億元;連續3年分類評級爲A類A級(含)以上調整至近3年分類評級有1年爲A類A級(含)以上,且近1年分類評級爲B類BB級(含)以上。同時,新增更加符合北交所特點的兩項指標,即在北交所保薦上市公司家數排名前20或最近1年新三板做市成交金額排名前50。
曾有業內人士預計,根據下調後的淨資本、分類評級和業務排名要求,符合擴容資質的券商數量應在20家左右,一些在北交所業務上佈局較爲積極的中小券商將獲得機會。而就在去年9~10月間,同樣有多家券商公告擬申請北交所做市業務資格,相關券商包括長江證券、首創證券、廣發證券等。另據媒體報道,在去年11月下旬,包括海通證券、國元證券、開源證券、首創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已收到了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評估測試通過函。
不過,自去年12月中金公司開通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權限,正式成爲北交所做市商以來,還沒有新增北交所做市商,北交所做市商進一步擴容的步伐在近階段沒有明顯加速。
北交所做市商“兩極分化”明顯
據北交所官網信息披露,目前北交所的做市商一共有16家券商,既包括行業綜合排名領先的頭部券商,也包括一些自身業務有特色的中型券商。而這16家做市商中多數爲一年多之前就獲得了北交所做市業務資格。
目前北交所全部16家做市商(來源:北交所官網截圖)
去年2月20日,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正式啓動,北交所採用了在單一證券交易中實施競價與做市並行的混合交易制度。據子沐研究統計,目前北交所市場上有101只做市個股(佔比41%),16家做市商。自2024年以來,新進成爲做市個股的數量有14只,而新增做市商個股有33只。
目前各券商北交所做市業務開展情況(來源:北交所官網截圖)
不過,從北交所披露的目前各券商北交所做市業務開展情況來看,各個券商北交所做市業務的開展規模存在較大的差異。
排名第一的國金證券目前開展做市的北交所公司多達50家,中信證券、國投證券開展做市的北交所公司也都超過了40家;相比之下,還有10家券商開展做市的北交所公司數量爲個位數,其中華泰證券只爲1家北交所公司做市,中金公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目前北交所做市公司數量也均只有2家。另外,這4家頭部券商所挑選的做市標的大多爲一些流動性較好的個股,比如中金公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都將北交所市值第一大公司貝特瑞選爲做市標的。據Choice數據統計,目前貝特瑞擁有9家做市商,是北交所做市商數量最多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已經獲得北交所做市資格的16家券商中頭部券商的佔比較高。在子沐研究創始人劉子沐看來,頭部券商之所以爲北交所做市,主要還是配合公司投行的業務向北交所轉移。據記者瞭解,在“827新政”發佈後不久,去年四季度有多家券商曾公開表示,將把投行業務的重心轉向北交所,其中不乏一些投行業務排名領先的頭部券商。
不過,截至目前,在上述16家北交所做市商中,除了中信證券之外,其他幾家頭部券商目前北交所做市公司數量均相對較少。
另一方面,上述頭部券商在科創板做市業務上則展現出另一番畫風。上交所官網顯示,目前科創板同樣有16家做市商,但頭部券商起到了主導作用,其中華泰證券的科創板公司做市數量爲116家,排名行業第一,中信證券的做市數量爲110家,排名行業第二,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的做市數量也都超過了30家。
目前各券商科創板做市業務開展情況(來源:上交所官網截圖)
業內人士:各做市商投入力度差異明顯
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紛紛指出,上述這些數據反映了在近一年多的時間內各北交所做市商對業務投入力度的差異。
董秘一家人創始人崔彥軍認爲,各家券商對於北交所做市業務的重視程度不一樣,決定了投入人力和資金的規模。
新三板資深評論人周運南則表示,現在各家券商北交所做市業務開展規模的多寡取決於券商對北交所做市業務的重視程度,而這直接與每家做市商對北交所做市投入的資金和人力物力相關。
某券商相關領域首席則向記者坦言,現在的問題是一些大券商在北交所做市業務上不出力,而一些真正有意願在北交所做市業務上投入資源的券商,目前暫時還沒有獲得牌照。
北證50指數年K線
“雖然作爲一項牌照業務,但其實北交所做市如果只是提供流動性、賺差價根本活不下去。大券商現在是有牌照但沒動力,充分說明這項業務目前還不太賺錢”,上述首席指出,“北交所做市要賺錢,需要將業務鏈打通,或者進行低位佈局。”
劉子沐進一步表示,“表面上看,做市商起到了促進買賣雙方活躍交易的作用,但實際上並沒有起到爲企業定價的作用,其收入仍來自交易的差價,而這與市場行情的走向又存在一定關聯。例如,有做市商去年賬面盈利1億多元,今年可能又都虧損回去了。”
儘管如此,也要看到,作爲一項起步不久的創新業務,北交所股票做市業務在提升市場流動性、平抑波動性方面已經發揮了一定積極效應。據北交所統計,截至2023年底,北交所做市商16家,做市股票備案198單,涉及股票88只,與做市商加入前相比,做市標的股票日均換手率增加34%,相對買賣價差、日內波動率分別下降18%、7%。
那麼從長遠來看,北交所做市業務的前景如何?對市場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對此,劉子沐向記者表示,“北交所推出做市業務的目的是爲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服務。其一就是增強二級市場的活躍度,進而形成市場合理定價功能,幫助企業更好地直接融資;其二就是針對創新型這一特點,發揮做市商的專業優勢,成爲中小企業創新特點的定價之錨。通過做市業務,及時糾正市場對創新的認知偏差,也能及時調整市場對於中小企業定價誤差,從而進一步推動北交所的常規化發展。”
事實上,近年來,包括股票、ETF等在內的做市業務作爲券商轉型的方向之一,得到了行業越來越多的重視。據瞭解,2023年,一些券商的做市業務規模同比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海通證券非銀團隊近日發佈研報指出,目前國內券商自營業務方向性投資波動性大且收益率依賴市場環境、收益面臨不穩定性。相比之下,去方向性的做市業務波動性較低,可以提升券商整體業績的穩定性與韌性。參考海外投行業務結構,我們認爲做市業務是我國券商自營轉型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