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迴歸線上的遊子 劉宇環出錢出力爲臺灣
寰宇情懷:創投教父劉宇環的卓越人生(天下文化出版)
1998年他在因緣際會下邀請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總經理楊元慶,以及聯想高級幹部來臺灣參觀,卻幫助造就了世界第一大個人電腦公司。臺灣資訊業都蒙其惠,半導體制造、代工、設計,電腦、周邊零件都成了聯想的供應商或客戶,穩穩佔住產業鏈的一環。
1994年3月19日,聯想成立電腦事業部,由三十歲的楊元慶擔任總經理,但他削破了頭,帶領團隊衝刺,銷售也難比IBM、惠普等知名廠牌。1996年是聯想發展的關鍵年,聯想結合英代爾(1998年1月起改稱「英特爾」)最新推出的Pentium處理器,只賣人民幣不到1萬元,而美國知名電腦品牌的標價是1.6萬元。聯想根本不知道大陸的消費者是否寧願買較貴的外國貨,而不相信配備相同的中國貨。這一前所未有的冒險舉動可能讓聯想血本無歸,但是聯想終歸做了,造成轟動。開啓聯想跨越世界第一大電腦的門檻。
談起這個14人、歷時11天的臺灣參訪團,劉宇環掀起嘴角,展露笑容說:「當初我只是看這家公司雄心勃勃,臺灣資訊業也需要這個客戶,試試撮合他們。」
訪問11天也夠久,爲什麼?「我要他們一次看個夠。他們以後不一定有機會再來臺灣。」
但是當時臺灣廠商還沒來得及會意聯想電腦正在崛起,聯想那時在大陸的電腦銷售量,每年還不到80萬臺,臺灣科技界並不太在乎。歐、美個人電腦大盛,從西半球來的訂單都接到手軟。但是臺灣人終究純厚,遠來是客,兼以想到未來商機,還是盛大接待。
參訪團晤見了施振榮,上上下下參觀宏碁辦公大樓及工廠,沒有保留。當時施振榮已經打「Acer」品牌經年,「施振榮沒有私心地分享經驗,以及進軍國際的酸甜苦辣。」時任中經合經理的江佩芬說。
臺灣南南北北其他企業,如聯華神通的苗豐強和華碩的施崇棠、流通業聯強的杜書伍、臺中的誠洲電腦廖繼誠,都盛大接待大陸團員,這些公司派在大陸的幹部也都趕回臺灣一起討論。雖然多是爲生意,但當時聯想還是前途未定,生意先擱在一旁,聯想謙虛爲懷、求好心切,就很值得熱情的臺灣人分享經驗。
他們也參訪很多文化景點,例如故宮,對臺灣保存古文化的決心和做法深深佩服。還去了誠品書局,難以想像臺灣地方這麼小,但出了這樣的書店,實爲「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最重要的是,最後聯想董事長柳傳志帶領部屬在日月潭舉行三天的策略會議,決定未來公司走向,要走全球品牌,還是集中打國內品牌?也許是日月潭溫柔水域,激發起無限的想像空間,清風白雲清澈了聯想幹部的頭腦,他們決定要在中國境內全力發展,先中國,後世界。中國有十幾億人口,在中國贏了,就是在世界贏了。
此邀請專案從頭到尾都由劉宇環與員工商量、策畫、執行。創投業用人精簡,都是一人兼數職,帶14個人11天,吃、喝、睡、交通、娛樂,工程龐大無比,劉宇環全程指揮,有的陪,有的不陪。老闆要求異常嚴格,既要顯示中經合人脈實力,也要顯現臺灣製造業優點,後來發現人員不夠,還從香港調人回來。
此後,聯想追、趕、跑、跳、併購IBM個人電腦,供需都如急切風雲,剎那涌起,成爲中國大陸第一品牌。
2000年亞洲金融風暴尚未歇,歐美電腦訂單急遽減少,被稱爲電腦少帥、接任總裁的楊元慶再度來到臺灣,帶着超過新臺幣100億元的訂單,成爲臺灣電腦業的及時雨。從大衆電腦董事長簡明仁、仁寶董事長許勝雄到威盛電子總經理陳文琦等,各方爭相宴請,飯局排不完。
不管劉宇環是無心插柳,還是有心插柳,這個柳是插成了,證明中國大陸需要臺灣,臺灣也需要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