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廢棄石油管線恐讓海洋汞含量暴增160% 釋放大量有毒物
德國一處煉油廠。(圖/路透社)
奧地利研究警告說,北海的廢棄石油和天然氣管線可能會釋放汞、放射性鉛和釙210等大量有毒物質,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構成風險。
奧地利格拉茨大學(University of Graz)研究員培頓(Lhiam Paton)指出,遺留在海底的管線內部含有大量的汞,若管線在使用過程中被腐蝕,汞就會釋放到當地的海中。
北海油田是知名石油產區,位於英國、挪威和歐洲大陸之間,所出產之石油爲英國,挪威,丹麥和荷蘭等國共享。
汞天然存在於石油和天然氣內,也會累積在管線內部。 汞,尤其是毒性最強的甲基汞,會對食物鏈上層的海洋動物產生嚴重影響,例如海豚、鯨魚、海豹、海鳥以及鮪魚和旗魚等大型掠食性魚類。
聯合國《關於汞的水俁公約》(the 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警告,海洋生物體內汞含量過高將導致生殖障礙與死亡。
北海目前約有2.7萬公里長的天然氣管線,科學家估計,由於管線內部累積的汞,海洋中的汞含量可能較目前水準增加3%至160%。不同於澳洲等國家強制要求油井停止作業後必須拆除管線,公司可以合法放任管線在北海自生自滅。
此外,人們也擔心石油和天然氣儲層中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物質可能衰變成放射性鉛和釙,對海洋生物構成另一種風險。英國海洋保護組織Oceana執行長塔厚爾(Hugo Tagholm)稱其爲「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對海洋野生動物造成危害的另一個例子」。
然而,北海石油天然氣管理局(North Sea Transition Authority)1月才向殼牌、挪威國家石油(Equinor)和道達爾等公司頒發新開採許可證。
目前,全球已安裝約 130 萬公里的石油和天然氣管線,引發人們對管理不當可能造成環境影響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