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股交張航:探索認股權平臺創新,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出力
北京是科技創新之都,這裡已創下“每天不到5分鐘誕生一家新創辦的科技型企業”的紀錄。當前這座城市正在全力推進國際科創中心建設之中,而如血脈般存在的金融,將對新質生產力的滋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9·24系列金融新政”推出後,國內市場熱情已被點燃。側重於“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長錢”正加速佈局一級市場。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金融監管總局9月24日發佈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即“AIC”)股權投資試點城市從上海擴圍至18個城市的前後幾天,已有北京、深圳、廣州、合肥、蘇州及杭州等多個試點城市披露轄內首隻AIC股權投資基金的最新動向。
從公開披露上看,不同於其他地區,北京當前開展的AIC股權投資基金髮起機構中出現了區域性股權市場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的“身影”。
實際上,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期間,證監會“官宣”啓動了全國首家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平臺,北京股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即“北股交”)成爲該服務平臺的運營方,開展認股權登記和轉讓綜合服務試點。
銀行系AIC直接股權投資試點過程中,認股權綜合服務平臺將起到何種作用?在投資科技創新領域,認股權與優先股、可轉債等方式相比有何區別?發展認股權貸款對於推進中的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又具有哪些現實意義?圍繞這些問題,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獨家專訪了北股交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張航。
圖/北股交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張航(受訪者提供)
投資科技創新如何區分優先股、可轉債與認股權
新京報貝殼財經: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即“創投17條”)提出,鼓勵推出更多股債混合型創業投資基金產品,更好匹配長期資金配置特點和風險偏好,通過優先股、可轉債、認股權等多種方式投資科技創新領域。當前北京的認股權綜合服務平臺在試點中,認股權貸款也屬於新鮮事物。那麼對於投資科技創新,認股權與優先股、可轉債主要區別表現在何處?
張航:認股權是指企業按照協議約定給予外部機構在未來某一時期認購一定數量企業股權(或股份)的選擇權。本質上屬於金融衍生品中的一種非標準化期權合約。
比如一家早期中小微科創企業在申請金融機構債權資金支持的同時,要按約定給予該金融機構一定比例的認購股權的選擇權,即在未來某一時期,該金融機構可行使該選擇權,認購企業一定數量或金額的股權。
因此,某種程度上,認股權可以被視爲連接企業股權和債權之間的一種創新型金融工具。目前北股交已完成認股權登記90單,涉及貸款、擔保等債權類融資金額約爲1.73億元、股權類融資金額約爲6.36億元、行權總金額約爲11.21億元。
總體來講,認股權在支持科技金融項下,對早期科創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和股債融資方面發揮更加積極作用,有助於早期企業高質量發展;可轉債是一種具有轉換爲股票權利的債券,一般適用於成長期的企業;而優先股則是一種具有固定收益和優先權的股票,更加適用於成熟期的企業,可以降低企業整體負債率,增加長期資金來源。
認股權、優先股與可轉債,每種工具適合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和投資策略。但這三個工具分別適配不同階段的企業,是證券市場的一攬子金融工具。
新京報貝殼財經:商業銀行提供的認股權貸款目前認股權有效期一般是多久?認購金額佔貸款比例是多少?是否會因此稀釋早期科創企業或是創新型中小企業創始團隊的股權?
張航:準確而言,商業銀行提供的認股權貸款是一種結合了債權和股權融資特性的金融產品,目前是“貸款+認股權”的模式。貸款期限一般是1-3年,認股權期限不完全一致,通常是2-3年,但最長的也出現過10年的案例。
大家可能也都注意到,目前金融機構加大了對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銀行在向企業提供貸款的同時,通過關聯投資主體與企業簽署認股權,獲得企業未來一定比例股權的認購權,後續通過銀行內部的收益分配機制以及認股權處置收益,運用“貸款+認股權”的模式,能夠達到銀行信貸風險補償池的效果。
關於認購金額佔貸款的比例,目前無統一標準。有認購金額綁定貸款的,也有認購金額不綁定貸款的。對於銀行而言,不強制統一標準,一般一事一議。
我們說,認股權貸款對於企業、特別是科創企業而言,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主體,擴大融資渠道,從而推動公司的發展。這種安排旨在實現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互利共贏。金融機構例如銀行可以通過分享企業成長的部分收益來補償貸款風險,而企業則能夠在不大幅稀釋股權的前提下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支持。
探索中的認股權平臺創新模式
新京報貝殼財經:我們知道,與傳統企業相比,科創企業具有“專利密集”特徵。如何通過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全國首家認股權平臺功能服務優勢,推動“科技成果+認股權”北京模式儘快落地?
張航:去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曾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對專利轉化運用進行專門部署。在今年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多部門共同參與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據證監會市場監管二司一級巡視員竺煜介紹,《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及《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實施方案》均提出支持以“科技成果+認股權”方式入股企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實際上,科創企業不只是專利數量密集,我們在圍繞北京市大學生創業板、北京“專精特新”專板企業服務時發現,很多企業是擁有非常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目前,北股交圍繞“‘科技成果+認股權’北京模式”主要做了三個方向的探索和努力。
我們知道,目前已經有很多銀行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推出了信貸產品。因此,針對這個情況,我們第一個方向就是會聯合銀行機構一起給這類企業提供針對性的融資方案。銀行機構會協同關聯機構在貸款過程中與企業簽署認股權,並在我們認股權綜合服務平臺進行登記,保證雙方的權利義務。目前已有一些企業完成了授信審批。
第二個方向是北股交以“高校科技成果+認股權”模式,同樣依託認股權綜合服務平臺的各項功能,與高校院所技術轉化中心進行合作,一起服務企業。
第三個方向,我們也在積極推動北京市出臺“科技成果轉化+認股權”相關鼓勵政策。最近一些省份已經推出了相關支持政策,北京高校院所資源密集,有很強的需求動力。目前北股交已同步與昌平區、石景山區對接,配合研究出臺“科技成果轉化+認股權”這類的鼓勵政策。
新京報貝殼財經:我們注意到,去年12月發佈的《北京市關於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依託北京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支持孵化器探索“以服務換股權”,共享企業成長價值。其中“以服務換股權”該怎樣理解?
張航:“以服務換股權”是一種創新的孵化器發展模式,孵化器通過給入園企業提供專業的配套服務來換取企業認股權,未來通過體系內基金行權、平臺轉讓方式實現退出,從而與企業共同成長並分享其發展價值。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初創企業降低早期獲取資源和專業服務的成本,還能使孵化器更深入地參與到企業的成長過程中,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我可以跟您分享一個關於“以服務換股權”落地的案例。中關村發展集團旗下園區通過服務一家高科技無人機企業,獲得該企業認股權,並通過後續與集團旗下基金公司的聯動,在北股交認股權綜合服務平臺上完成了針對這家企業認股權資產從“登記轉讓”到項目“行權”的全鏈條落地。
認股權平臺創新對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現實意義
新京報貝殼財經:持續推進認股權平臺創新對於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具有哪些現實意義?
張航:我認爲,認股權作爲一個金融工具,是服務科創企業的一種有力方式,在拓寬科創企業融資渠道、促進投貸聯動、增強金融服務科創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義。
今年1月,《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正式發佈,明確了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逐步探索認股權貸款等股債聯動業務。認股權平臺可以有效地配合商業銀行開展認股權貸款業務,是保障商業銀行開展合規認股權貸款業務的金融基礎設施。
同時,認股權是能夠有效鏈接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產業園區及私募股權機構的金融工具。我們可以依託認股權平臺登記、轉讓等功能滿足各方的需求,也可以進一步幫助VC/PE創投機構錨定更早、更小的硬科技企業。
而認股權平臺的存證和估值系統則可以有效實現監管,滿足企業、持有方的合規訴求,公允、及時掌握企業成長數據,追蹤企業不同階段的技術、資本、經營情況,構建企業畫像。此外,通過認股權平臺可以有效沉澱數據,將數據轉化成爲數據資產,與認股權平臺各方實現資源共享。
大家知道,北股交已經通過認股權綜合服務平臺啓動設立全國首支認股權策略主題基金,搭建“資金+資本+服務”的創新合作模式,探索“貸款+認股權”“持權母基金+行權子基金”“科技成果轉化+認股權”等創新模式,爲創投市場注入新活力。我們希望通過基金的槓桿效應,進一步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在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貢獻力量。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黃鑫宇
編輯 陶野
校對 楊利
來閱讀我的更多文章吧
黃鑫宇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