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武德宮AI鸞文建置系統 結合人工智慧傳承扶鸞文化
雲林縣北港鎮武德宮財神廟16日發表「AI鸞文建置系統」,藉由AI人工智慧輔助辨識鸞文,未來將建立近20萬篇鸞文資料庫,結合現代科學傳承扶鸞文化。(張朝欣攝)
雲林縣北港鎮武德宮財神廟今年1至9月遊客人次達669萬9519人,位居全臺第4,由於報名扶鸞問事信衆日多,廟方爲擴大服務,16日發表「AI鸞文建置系統」,藉由AI人工智慧輔助辨識鸞文,未來將建立近20萬篇鸞文資料庫,結合現代科學傳承扶鸞文化。
武德宮攜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16日舉辦「第4屆的財神信仰學術論壇」,這是2單位去年訂定5年500萬元的產學合作計劃後,第1年的成果發表,論壇共計舉辦「靈秘」新書發表、鸞文資料庫發表、3場演講、4場論文發表,以及1場專題座談。
武德宮表示,廟方與政大的5年合作計劃,2022年5月27日首次舉行工作會議,武財公即降文勉勵;7月7日舉行第2次工作會議,武財公再度降文,文中藏頭有「再續甲午」、「政治大學」、「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等字句,領銜此計劃的李豐楙教授當日剛到武德宮,即接獲通知入選爲中央研究院院士。
廟方說,本屆論壇將聚焦在扶鸞文化,武德宮扶鸞分爲公壇與內壇,以公壇而言,每一罈約有4、50篇問事鸞文,1年約4、5000篇,20來年即逾10萬篇,加上1976年起武德宮便陸續有相關扶鸞資料與紀錄,若全部搜整,近20萬篇的鸞文將是非常龐大的鸞文資料庫。
廟方指出,鸞文是由筆生在神駕降鸞落筆時謄寫,字跡潦草,由人工辨識解譯後再輸入資料庫,曠日廢時。經洽詢曾協助武德宮建置AI人流統計系統的信徒北科大副教授、立達軟體科技董事長李明達,雙方認爲可透過AI學習筆生的潦草筆順,以人工智慧斷句辨字,再配合上下文排除誤認,便可大大加快建置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