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爽放2天台風假挨批「鬼預測」 氣象署:秋臺難捉摸

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4日說明山陀兒颱風發展歷程與影響。(蔡明亙攝)

山陀兒颱風移動速度慢、路徑詭譎,中央氣象署發佈警報後經4天又4小時才登陸,高屏連4天台風假破紀錄,風雨較小的北部也放2天,令資深媒體人黃光芹直言,氣象署不能鬼預測。對此,中央氣象署迴應,不少質疑都並非事實,秋臺路徑預報難度較高,這次除每3小時更新預報外,與縣市政府連線會議次數也創紀錄,即時提供最新資訊。

黃光芹在臉書表示,氣象署即時會公佈停班達標縣市,久而久之,不分藍綠白縣市首長都以此作爲決策指標,鬼的是,氣象署都會加註警語,強調停班課應由縣市政府做最後決定,很不負責任。

她說,氣象署長期預測失準成常態,事出必有因,以這次完全不是山陀兒的對手來說,她紀錄下離譜鬼預測,包括登陸時間的預估,從10月1日22:48說會在10月2日下半天登陸,再到10月2日15:30預測延到3日清晨5點登陸,還是沒進來,直到山陀兒在當日12:40在高雄登陸,雖可推給山陀兒行蹤詭異,但試問,颱風都沒進來,那10月1和2日,哪來強風暴雨達停班課標準的預測?北臺灣纔會有大晴天放假強臺假的荒唐2日。

黃光芹提到,3日的預測更扯,從7:00說有8縣市達放假標準,10:00增至12個,到16:00大幅下修爲3個,最後全臺連臺南都恢復正常上班課,終於止住了臺灣人不顧經濟損失,慣養年輕人指望投機摸懶瘋狂放颱風假的歪風,難道不是拜氣象署之賜。

黃光芹提到,氣象署投機之處在於一方面警示將有強風暴雨,另一方面卻兩面押寶,也帶上過去3小時強度減弱,這2種預測相互矛盾,顯示氣象署毫無定論。後續還有AI神器神助功氣象署的報導,完全是虛僞陳述,專家說氣象署的確有與NVIDIA合作,但起步晚,缺乏大資料庫與大數據,遠落後於歐美等氣象部門,研判仍聚焦在天氣系統的分類,纔會偏向秋臺易引發暴雨的結論。

她表示,氣象署仍倚賴追風計劃,施放探空氣球,以大氣觀測來說,僅有板橋與花蓮2處,若僅透過2個相隔50到100公里的地方、蒐集高空溫度、氣壓與水汽等資料,預測未來3到5天的颱風走向不容易,氣象署雖目前24小時誤差值,已拉近到約70到80公里,比起以前100至150公里進步不少,但仍有努力空間。專家也建議,海上、陸上臺風警報的定義,也應該重新修正,否則太早動員、空等,不是辦法。

對此,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迴應,氣象署在臺風警報期間每3小時就更新一次颱風預報與警報單,爲的就是提供最即時資訊,用最新的預報觀測資料,提供更精確資訊,他強調「該報導有不少不是事實」。

他說明,自發布陸警後,暴風圈不久就涵蓋臺灣東南部陸地,的確就如同預估,也在開始影響天氣後,於適當時機發布相關提醒。他也說,秋天颱風常面臨2個問題,首先導引系統不如夏天明確,路徑預報難度較高,接着是颱風容易與環境產生影響,像東北季風南下,就容易有交互作用。

與縣市政府溝通方面,陳怡良提到,這次山陀兒颱風是氣象屬首次在同一個颱風期間,開最多次連線會議的颱風,總共開了3次,告訴地方政府最新臺風動態與可能的影響,而縣市政府可能有更多周延的考量,來決定相關防救災政策,氣象署表示尊重,也會盡可能提供協助。

針對AI應用,陳怡良也說,目前預報作業有使用AI作爲參考資料,會善用新興科技,但在預報上仍有進步空間,以這次山陀兒登陸高雄而言,氣象署也有預測到,至於路徑預測,這次颱風AI的模式也並非最優秀的,全球各單位、各模式都會依照最新情況適時滾動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