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袖珍模型工藝師「阿龍師」陳振龍封刀前再一力作

陳振龍說,「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齋館的製作技法,是他傳授課程以來最難的一座。(呂妍庭攝)

今師生成果發表會,大家以共飲女兒紅的模式,將師生作品以嫁女兒的心情,嫁到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展出。(呂妍庭攝)

嘉義市長黃敏惠搬感謝狀給授課老師。(呂妍庭攝)

嘉義市長黃敏惠搬感謝狀給授課老師。(呂妍庭攝)

今師生成果發表會,現場展出師生作品。(呂妍庭攝)

國寶級袖珍模型工藝師陳振龍,因年事已高,去年曾想封刀不再做袖珍模型,在多位學生的說服、哀求,才首肯願意帶着學生一起製作市定古蹟「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前身爲「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齋館的檜木袖珍模型,爲百分百還原古蹟樣貌,高齡80歲的陳振龍到史蹟資料館不下10趟,還親自爬梯子上仔細觀察屋頂的構造、紋路,今成果展上,嘉義市長黃敏惠進一步邀陳振龍製作總統府袖珍模型,希望阿龍師繼續傳承。

嘉義市文化局2020年辦理「舊有建築模型工作坊」,邀請臺灣老火車站模型藝師陳振龍傳授技藝,師生共同完成「北門車站」、「鹿寮裡煙樓」後,陳振龍表示即將「封刀」,去年文化局再邀陳振龍傳承技藝,製作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模型,被他多次拒絕,還帶着學員親自到史蹟資料館,想說服大家作工真的很難。

在大家的說服,陳振龍才點頭答應開辦「111年舊有建築活化再利用工作坊」,並以「森林走走吧工作室」爲授課教室,帶着學員以檜木舊料製作「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課程發起人李淑玲透露,阿龍師爲還原古蹟,架着梯子爬到頂端就爲了看屋頂構造,而當阿龍師說沒有木頭材料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林朝基就帶着大家去找檜木,在大家努力下,才讓作品順利產出。

陳振龍說,「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齋館的製作技法,是他傳授課程以來最難的一座,他曾爲思考如何把齋館的美呈現在1比20比例的模型中而失眠,除了應用車站模型構造講究直線方正原則外,「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齋館圓弧形的天花板及屋脊上的斗拱雕花是較難以突破的技法。

爲讓課程順利推動,還請到嘉義市欄間雕刻第一人陳佐民擔任技術顧問,指導學員制作屋脊裝飾部分,另邀請20年餘年前實際參與史蹟資料館整建的師傅餘宗翰以實際經驗協助阿龍師和學員。

此次結訓學員共有5位,來自各方菁英,包含森林走走吧工作室負責人李淑玲、機械專業工程者林榮山、水電工程專業工作者李正展、嘉義市檜木燒烙協會理事長楊玲和建築系畢業的餘庭豪,陳振龍說,6名師生總聚在一起製作模型,有問題就互相討論,對學員們的表現感到滿意,誇是青出於藍勝於藍。

今師生成果發表會,大家以共飲女兒紅的模式,將師生作品以嫁女兒的心情,嫁到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展出,黃敏惠也說,感謝阿龍師一諾千金,在封刀之際將更多時間投入在教學,讓更多人看見這門與木都嘉義市相刻相連的手藝,也要感謝於宗煥讓史蹟資料館被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