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人民幣國際使用水平保持歷史高位 需從多個方向穩步推進

7月27日,南開大學攜手中國人民大學舉辦2024國際貨幣論壇上發佈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4》顯示,中國繼續擔當世界經濟和全球供應鏈向前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人民幣國際使用水平保持歷史高位,全球影響力進一步鞏固,但也面臨多重挑戰。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逐步轉向常態,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進程中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重點推進制度型高水平金融開放,紮實提高人民幣國際使用的廣泛性和便利性。

人民幣國際化仍面臨多重挑戰

“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力主要來自於多個方面。”報告認爲,中國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提升人民幣作爲一種國際貨幣的“含金量”。中國以制度型開放爲重點加快金融高水平開放步伐,促使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提質增速。同時,國際貨幣合作大踏步前進,爲人民幣國際使用搭建廣闊的平臺。而金融週期分化與波動下人民幣融資功能增強,成爲2023年人民幣國際使用的高光亮點。

不過,人民幣國際化仍然面臨多重挑戰。報告顯示,國內經濟基本面承壓,外部地緣政治風險高企,人民幣國際信心易受影響。原因主要是:疫情疤痕效應明顯,經濟增長的質量與速度還沒有完全得到修復。而且在內外需求偏弱之外,我國還面臨房地產行業風險、地方政府化債壓力等國內突出問題,疊加全球資產避險情緒等問題,短期內都有可能削弱各方主體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和安全性判斷。

報告還認爲,收益率是核心決定要素,人民幣資產端面臨資本流出壓力。由於中美利差倒掛,人民幣資產收益率相對走低,特別是股票等人民幣計價的風險資產價格下跌,使得投資職能的人民幣國際使用面臨挑戰。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弱,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相對緩慢。這會影響全球人民幣流動循環,對人民幣國際化深度發展形成制約。

人民幣國際化需從多個方向發力

報告認爲,人民幣國際化是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建設金融強國的必由之路。

報告建議,要抓住全球供應鏈重塑和國際貨幣金融變革的契機,緊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提高中國對世界經濟復甦與發展的影響力和貢獻度。同時,堅持以開放促合作,堅信“合作能夠發展,發展可以共贏”。踐行和平發展和多邊主義,團結一切有生力量,構建包容、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全球供應鏈合作網絡。

“努力提高中國金融體系對全球供應鏈的支持與保障力度,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增強供應鏈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不斷夯實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基礎,以國際貨幣金融變革促進全球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出,我國還要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供給體系,以金融創新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推動制定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等全球標準,以高水平金融開放促進全球供應鏈互聯互通。

此外,報告還建議,我國應運用區塊鏈、大數據技術定製化供應鏈風險管理方案,構建政企協同的供應鏈保險服務體系,更好地發揮風險管理對供應鏈穩定的保障作用。同時提高CIPS對全球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服務質效,更好支持“一帶一路”、RCEP等重點區域的貿易投資活動。參與國際組織牽頭的跨境支付標準研製工作,積極提供安全、便捷、可兼容的跨境支付服務。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白華兵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