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倒閉近5100家,日本企業破產數量創10年來新高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馬歡

橋本清的工廠位於日本千葉縣,規模不大,裡面擺滿了機臺、鑽孔臺與零件櫃。工廠境況最好的時候,有數十名工人在同時作業,但現在,除了橋本清自己,只剩下兩名兼職工。

橋本清捨不得這座經營多年的工廠,害怕“所有努力都付諸流水”,但糟糕的經營狀況下,工廠倒閉在即。

經營困難、人手不足,這是當下多家日本中小企業的縮影。

據日本共同社10月9日報道,東京商工調查公司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財年上半年(4-9月)日本全國企業破產數(負債額1000萬日元以上,約合人民幣47萬元以上)爲5095家,同比激增近18%,創2014年來的新高。

日本已經連續3年破產企業數增加,而且不分行業和地區,破產企業數均在擴大。

各種成本上漲

不少逃過了3年疫情的日本企業,卻倒在了2024年的春天。

今年4月,廣島一家老字號餐廳突然宣佈倒閉停業。

餐廳老闆伊藤仁說:“疫情期間生意很差,那時有政府主導的無息無擔保貸款(零貸款),我們可以融資度過危機。但疫情後客流量並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物價卻不停上漲,我的資金週轉實在緊張,只好宣告公司破產。”

今年以來,日本通脹持續走高,加上日元兌美元持續徘徊在40年低點,給中小企業帶來了持續的打擊。

圖源:圖蟲創意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導致日本中小企業破產的原因中,因通脹導致的“高物價破產”達到了472件,刷新歷史最高值。

按行業分類,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最嚴重的是建築業,其次是製造業和零售業。

一份調查顯示,近7成的日本中小企業承受着高通脹,卻難以將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此經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一位企業高層感嘆道:“無數小公司面臨原材料費、燃料費暴漲的問題,爲了確保能招到人力,又不得不上調工資,他們無法將這種上漲費用轉嫁出去,只能陷入經營困難。”

疫情期間遺留下來的債務負擔,則讓這些中小企業雪上加霜。今年4-9月,因無力償還零貸款而倒閉的企業數量達到了310家。今年7月,日本央行決定提高利率,這進一步導致企業在貸款融資上面臨更大的利息負擔。

由於生活成本上升和勞動力短缺,日本勞工部決定大幅提高最低工資以增加家庭購買力,新標準已於10月1日實施,並計劃到2030年代中期將最低時薪提高到1500日元,許多大型企業已經開始響應,將員工工資上漲5.1%。

提高最低工資對打工一族來說是好事,對大型企業來說或許亦可承受,但卻給不少日本中小企業的財務帶來挑戰。

10月10日,日本央行公佈了9月份企業商品價格指數(CGPI)的統計快報,結果是123.1,同比上升2.8%,升幅與8月份的2.6%相比有所增加,依然保持着較高的水平。此前,日本總務省公佈的8月消費者物價(CPI)同比上漲3.0%,連續36個月同比上升,且漲幅連續4個月擴大。

那些無法承受各種成本上漲的公司,等待它們的,或許只有倒閉。

百年老店後繼無人

與此同時,困擾日本多年的少子化問題,也成了中小企業的經營之痛。

由於出生率走低、勞動力缺乏,很多日本中小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手。《朝日新聞》針對日本全國100家主要企業開展的調查發現,六成企業反映存在嚴重人手不足現象。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日本百年老店更是“後繼無人”。

日本有逾4萬家百年曆史以上的老牌企業,曾被《紐約時報》形容爲擁有百年老店的超級大國。但日本帝國數據庫公司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這些百年店破產數較去年同期暴增95%,全年總數可能超過全球金融危機時水平。

日本店鋪經理 圖源:視覺中國

在日本,許多小企業是由家人或深受信任的員工繼承。但隨經濟疲軟時間拉長,部分年輕人寧願破產,也不想繼承家業。

加上愈來愈多人選擇到大城市定居生活,鄉間人口逐漸減少,地處偏遠的公司受影響更深。一些年長的日本人則覺得把家族企業交給外人繼承並不光彩,寧願變賣或破產也不傳承。

日本失業率三年多來一直保持在3%以下,幾乎是發達國家及經濟體中最低的,而在低失業率背後,是諸多中小企業抱怨,招不到員工、找不到繼承人。

日本政府的報告估計,到2025年底前會有127萬名小型企業主屆齡或超過70歲,這些企業若無人接盤,只能倒閉。報告警告,這股倒閉潮會扼殺650萬個工作機會,讓日本經濟規模減少2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4萬億元)。

日本顧問公司BATONZ負責人神瀨佑一說:“這波倒閉潮後,意味着我們日本獨特的工藝技術、特色服務、餐廳原創食譜將失傳,這將重創日本文化,減低觀光魅力。”

這些後繼無人的中小企業,只能想辦法找接盤俠。

61歲的鈴木女士辭去工作,回家協助年逾八旬的父親經營一家卡車公司。該公司1975年創立,員工包括3名卡車司機,但他們都無意接手經營。

好在後來通過中介公司,鈴木找到了一家大型物流公司接手了經營。“至少我爸活着的時候,這家公司還不會倒閉,以後就不知道了。”鈴木鬆了一口氣。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