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一頭熱 環境保護誰守門?
半導體產業,耗電量與碳排量令人矚目。(圖片來源/pexels)
在全球AI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環境保護議題日益受到關注。半導體產業以其高價值晶片製程聞名,但耗電量與碳排量同樣令人矚目,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成爲考驗。
半導體產業在臺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對國內經濟有卓越貢獻,另一方面卻因高碳排與耗電量而引發社會關注。根據工研院資料,2021年臺灣前十大碳排企業的總碳排放量佔全國總量的39%(約1.07億噸),其中包括電力、石化、鋼鐵、塑膠、水泥與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對環境影響深遠且多面,包括能源消耗、廢棄物產生、水污染和空氣污染等。其中,半導體制程繁複,每道工序使用多種化合物,累積起來可能達數百種,倘若疏於防護,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甚至影響廠區鄰近居民的生活。
而在推動綠色製造方面,業界正推廣更環保的製程技術,以減少能耗和廢棄物的產生。此外,政策面則制定相關環保政策,通過法律約束讓企業遵守環保標準,並提供適當激勵措施以促進發展。
爲有效協助全球邁向淨零目標,工研院提出3大策略。首先是提升資源效率,掌握稀有資源如水與電力,維持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優勢;其次是綠電投資,評估多元綠電投資的可行性,包括綠電團購與自建自發長期合約;最後是貢獻全球永續發展,掌握人工智慧和全球製造供應鏈的趨勢。
透過各方努力,臺灣將持續發揮其智慧價值,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爲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